在 困 惑 中 学 习

2012-08-20 14:03

 

柏拉图曾说过:“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通过这学期的优质课的评选,让我有幸观摩到了多位老师的课,从中我意识到课堂教学最精彩的其实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困惑。老师的困惑,带来的是突破意义的创新:课堂教学时一种有意义、有价值、有趣味的活动;学生的困惑,展现的是“教是因为需要教”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数学,基本上教的都是两个班,这学期我在上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发现往往教第一个班时,会困惑学生的“漠不关心”,从而到了第二个班时能够“立足学生的已知,激发起学生灵动的思维”的教学追求。因为有了这份追求,往往也就可以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学生困惑了,山穷水尽之际,我们可以提出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题目我们要这样来解答呢,催生了学生有价值的探究。再根据大部分学生初步探究的困惑状况,指点迷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能不能运用事物操作操作呢,”让学生自求其得。纵观整节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诚如程颐老先生感慨:“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细细回顾课堂上的这些提问:“这些,你们都会了么?”“学了文字表达的公式和字母公式,今天的内容总结该完成了吧?”在练一练之后:“总可以算完了么?”“你们真学会了么?你们真没没有想法了么?”“那好,我来向你们请教。请问……”“那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已经到位后:“那你们在上课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好的教育”之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特别是最后一问——“那你们在上课之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更是觉得有意义,体现了教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自我得意之余,我不禁追问,为什么能够在第二个班上出如此精彩的“家常课”呢?
宇宙间,花开花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充满奥秘。只要我们保有一颗鲜活敏感的心灵,不断追问下去,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创新也就会连续不断。没有困惑的心理状态,所有的一切都是简单的重复。你就发现不了新的东西,也就将永远生活在一个没有变化、没有发展、毫无新意的世界之中。
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老师一直处于“不惑”之年,那么一定是“几十年如一日”,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意味着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解放,赋予了我们教师以选择的自由。而选择的前提是我们头脑中确立“好的教育”的标准。袁振国先生指出:“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或者抄袭获得,教育史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通过这堂课的课前反思和“一种深度、一类模式、一些习惯”的课后反思,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原来教学就是要这样“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的未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反思已经成为他良好的教学习惯,持续不断的反思早就了他高质量、高水平的反思。反思源于困惑,反思超越困惑,反思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陆九渊先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诚哉斯言!

在 困 惑 中 学 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