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性评价的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2)
2012-08-22 14:38
又如:敢于设计创新模式——口头演说。此类活动可以反映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理解力。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口头演说的方式有课堂演讲,辩论等。尤其在经历探究活动的猜想阶段时,可以充分应用口头演说的方式让学生的猜想发展为近似头脑风暴会的活动状态。
再如:重点设计经典模式——探究实验。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求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在科学课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要求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如提出假设、拟定计划和进行实验、写出研究报告、应用测量技巧、应用科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等。
我曾经给学生们出过这样一个题目:请用10种科学方法辨别纯水和盐水。刚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学生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与竞争心,非常踊跃的开始讨论,设计,进而实验。评价交流阶段,学生们发表了以下方案:⑴用密度计测量密度;⑵用铅笔和橡皮泥子之密度计比较密度大小;⑶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⑷用极薄的气球装满一种样品,放入另一种样品中,从沉浮情况比较密度大小;⑸让同一块小木块漂浮在量杯样品中比较露出水面的体积;⑹用天平比较等体积样品的质量;⑺用天平和烧杯比较等质量样品的体积;⑻比较样品的导电性;⑼比较沸点;⑽比较凝固点;⑾用相同的烧杯取等体积样品在海绵上比较压强;⑿在相同的饮料瓶中装满样品,在等深点打孔,比较水流射程;⒀加热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设计过程中,孩子们综合复习了电、热、力多板块知识点;而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这些方案中有一部分缺乏可行性,这一体验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实验对物理学的重要性。
(三)课后的有效巩固
通过课后活动强化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有效性,也可以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后途径。最常见形式为书面测验,又称笔试,比较适宜对学生的物理知识技能进行定量评价。为了弱化其筛选甄别功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考虑使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闭卷考试偏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方法的掌握和知识本身的综合应用。开卷考试则可偏重于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综合素质水平的考核。当然也可以考虑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完成相结合的方式,小组合作完成的试题应该是一些带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有一定难度,也可以只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相对于这一类书面测试,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自编试题和撰写物理日记。
自编试题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对知识重新组合,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主要用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自编试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素材,经过提炼形成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推理或自己实验去解决验证。例如:梅雨季节,衣服常常很难晾干,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来验证这一形成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物理日记不仅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用于评价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象和自己谈心一样地写出他们在学习物理时的种种感受。物理日记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物理科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通过物理日记,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他们是如何解决某一个问题,描述自己在物理课堂上的活动,还可以谈谈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而引发的思考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性思考问题的观念。
另一些常见评价活动有:小制作、小论文等。例如:学生利用一块橡皮膜,一个茶杯,一根吸管,一把刻度尺,线绳,胶带,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计。此外,学生还可以制作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小杆秤、指南针、量筒、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幻灯机等。小制作的特点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论文是要求学生用一两段文字对所学进行描绘、分析、解释、总结,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对某门学科的理解程度。撰写这种小论文需要学生具备分析、综合、批判思维的能力。撰写小论文也是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生以“假如没有摩擦,生活将会怎样”为题,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基于发展性评价的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是具备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发展性评价与有效教学充分融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来。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