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制度及其法律研究(2)

2012-08-22 21:56


        2、从中外教育考试的目的上来看,彼此的差异表现在知识倾向于能力倾向上。中国教育考试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从科目设置上来看,中国的选拔性教育考试涵盖了下一级教育教学的所有科目,题量偏大,考试负担过重,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非常深。而国外的能力倾向型教育考试的内容则朱考虑考试目标所需,从科目设置到内容选取与下一级教育都有较大的区别,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也就不是太大。
        3、从中外教育考试的技术差异上来看,彼此的差别就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上了。中国教育考试在考试方式上历来有注重论文式考试的传统。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中除外语考试以外,其他科目考试的主观试题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这对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思维推理能力非常有益,但是一方面在试题命题上,不同年份试卷的难易程度起伏较大,另一方面,在评卷上,耗费人力较多,有难以保证评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国外教育考试在考试方式上则注重标准化考试,考题中客观性试题占有绝对的比重,甚至全部是客观性试题。考试命题普遍建立了题库,征题范围广,题源丰富,考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强,答卷评阅速度快,结果客观公正。
        二、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实现及其机制       (一)教育考试立法的基本原则
        作为教育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考试法基本原则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育考试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教育考试制度中,知道教育考试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等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对教育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的概括,体现着教育考试法律制度的价值和目的。教育考试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反映现代国家的宪法精神,体现民主法治的要求,规范法和考试行为之间的关系,约束教育考试规范的制定、执行和法律监督等各关节。
        (二)教育考试法律责任的机制构成
        教育考试法律责任实现主要由以下两个机制构成:1、教育考试法律关系主体的自觉行动。这种非强制性的、自觉地法律责任实现机制是教育考试法基本的实现机制。这一机制的实现除了要求教育考试法律关系主体提高法律觉悟,较强法律意识和整个社会自觉守法的整体氛围外,主要是依靠个体的自觉性。2、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在教育考试法律责任中,完全依靠自觉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强制力保障。
        (三)教育考试法律责任中应注意问题
        1、应对考试责任作出一定的界定。
        2、应明确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对教育考试法律责任加以认定。过去相当多的考试违规行为都是由监考人员说了算,不仅缺乏规范的认定机构,而且缺乏相应的认定程序。其中相当部分的法律责任的认定是补充的甚至是错误的。
        3、在法律责任的追究上应采取考生检举与国家权力介入相结合的方式。在考试过程中,作弊或者用其他非法手段取得本由他人享有的考试权益的行为直接侵害了其他考生的合法权益,影响国家教育考试的公正性,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及时加以制止与惩处。而作为直接的受害者,被侵害的考生应通过向考试管理机构检举来获得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对于一些情节严重、涉案范围较大的违反教育考试法的行为,国家权利此时就应加以介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应运用构架权利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予以制裁,以维护公民的合法考试权益。

教育考试制度及其法律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于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的探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