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探究微课的设计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科学合理的微课设计策略能够给师生提供更多的教与学的自由,有助于提升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81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各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载体,推动着各种冠以“微”字标签的事物不断迅速蔓延。微课正在进入中小学校,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与传统课比较,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1.授课内容上。微课的设计和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目标而展开,具有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针对性强的特点。
2.授课方式上。微课以教学视频、音频等为载体,学生可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而传统课是面对面的,无法重现知识。
3.微课的授课时长为十分钟以内。其课容量小,学生可以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观看,没有时空和时间的限制,更有利于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的策略设计需要结合学科特殊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围绕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因此,信息技术课更应该注重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但是根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异关注不够。信息技术是以操作和实用为主的学科,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掉”。教师为了照顾后进生,只能不断重复讲解基本操作。
2.忽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跟大部分理论课一样,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过度注重知识的讲解,学生倾向于接收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即便是学生技能练习的时间,教师也会时不时地重复操作的顺序和过程,或者步骤介绍。这样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
3.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足。根据我听课观摩和同行交流来看,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更多关注技能操作本身,而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知识则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更多停留在“跟着教师动手做”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如何做”“为何做”的教学关注,不利于学生对于技能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
三、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优势
1.开发应用条件成熟。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开发上具有优势,无论是使用录屏软件还是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加轻松。同时,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也为微课的传递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2.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传统的课堂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忽略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利用微课,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微课,掌握知识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
2021-05-08 04:25
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