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地形图》微课程设计(2)
2021-05-08 04:25
2.课堂活动:动手制作地形模型
每组一块橡皮泥,制作出一座山地模型,要求涵盖基本的山地部位,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并且刻画出等高线。完成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指出相应的山地部位。
3.课堂讲练
课堂反馈部分共有5道选择题,都是通过读图得出答案,它的设定是对达成目标的检验,通过反馈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不足的地方及时加强巩固。
4.总结提升:思维导图
课堂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上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解惑”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内化,通过练习题进行了检测,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虽然笔者在整个微视频中的讲解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但语言有些平淡。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教学语言可以再活泼生动些,这在以后的视频中需改进。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看地形图》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看地形图》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一,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出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山地部位;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二,了解等高线的含义,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方法;
③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任务三,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并学会判读坡的陡缓,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出合理的路线。 3.学习方法建议:
比较法、直观图解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展示学习任务—交流并讨论学习困惑—小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展示作品—完成课堂训练—反馈课堂训练—全课归纳总结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根据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在下图中,标注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的位置及名称。
《学看地形图》微课程设计(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