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微课程教学的反思
3.1 微课程教学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目前,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课题研究、合作学习等。虽然教学方法很多,但基本的教学结构是基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先教后练”,即课堂内知识讲解,课后完成作业。其弊端是学生在家完成作业过程时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而此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而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一对多的教学体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关照到这些差异性。另外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培养学习兴趣,提升高级思维能力。微课程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了真正的“先学后教”。这样的教学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了教室外,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而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留下这样一段话:《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少教,学生多学;使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微课程教学似乎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样的理想。
3.2 微课程教学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
课前学生利用微视频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辅导、1对1教学等方式,帮助第一位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图2),微课程教学给学生更多的看、听、说、做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环境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途径变得更为广泛,传播方式更为快捷,传播速率更为高效,数字化学习将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也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视频阅读与实践探究等学习习惯。
3.4 微课程教学有利于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微视频是教师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与录制,并经过后期编辑与优化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持续地、有计划地制作微视频,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与改进,最终能促成微视频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3.5 微课程教学有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
微视频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快、精”。设计与制作微视频的过程需要教师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细致的图示完成教学。同时,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对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创新教学,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2)
2021-05-08 04:27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