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例用于校本研修的思考
微课例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短小精悍、操作流程明确,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有着完整课例研究及其他教学研究难以比拟的优势。
1. 全息研究基础上的“微”
微课例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研究,是在常规课例研究的基础上,顺应“微时代”的发展,找准主题,切中要害,以十分钟左右的课堂实录开展微型教研活动,提高效率,节省教师的教研时间。“微”的基础是全息研究,是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存在问题,厘清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要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微课例的研究。所以,微课例的研究对于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关注课堂整体中的“微”
课堂教学是个整体,微课例从课堂教学整体中抽取重点关注的片段,解决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问题,最终评判的标准还是教学效果,即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教学效果的微课例主题,要还原到整体课堂教学中,看学生的反应,以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微课例中反映的问题。
3. 系统设计视角下的“微”
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微课例的主题要以系统设计的视角,能够设计系列的微主题,开展连续的研究。学习的主题可以碎片化,但是微主题的设计一定要在系统设计的视角下,系统的微主题也有助于教师基于微课例进行持续的自我反思。
总体来说,微课例的研究是新生事物,是在长期课例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微课例研究创新了教师的教研方式,为教师的校本研修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微课例延伸,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还可以有微反思、微报告、微课题等,这些“微”,充分利用教师的碎片化时间,快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