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旦红
一堂不超过8分钟的微课,正悄然崛起,开启了微学习的新时代。微课作为新鲜事物有其自身的特质,可以让学生迅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网络化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微课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及专业发展,更有现实的发展意义。
高中语文讲评课,作为高中课堂必不可少的课型,长期处于低效的状态,渐渐成为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负担。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新课标倡导下,讲评课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确立教学重点、节约教学时间、改变教学方式,打破讲评课中就题论题或满堂灌的尴尬局面,创设一种开阔学生思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新课堂氛围。
那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讲评课上好学、乐学、善学、自主发展?不妨,语文教师挽着微课,边讲边评,构建出有效、灵动的和谐的讲评课堂。
一、“微”而不小,因“微”联合而“有效”
(一)“微”而多元,讲与评横向串联
微课虽小,但五脏俱全。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学媒体、教学活动方式,它有着无法替代的灵活性与整合性。讲评课是每次学生做完试题、习题之后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对知识点的梳理。而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视学生学习的情况、解题结果、思维能力进行筛选,选择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把一连串知识点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学生答题能力。因课时的局限,教师的讲授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仅靠一己之力就把知识点教好,那实在是过于自信。
在讲评课中,哪些知识点才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需要节约学生时间来提升讲评课效率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做到把知识点横向串联,即敲碎与还原。
“敲碎”就是语文老师在学生完成考查完题目之后,通过审视每个知识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重避轻地开展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如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哑了的三角琴》中“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这道题完成情况糟糕,那么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小说及散文标题含义之探究》,通过播放微课内容,让学生了解题型,明确知识点的解题方向。微课的辐射,拓宽了课堂,因为一堂课一到两个重点的突出,使得课堂有的放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原”就是语文教师为了教学需要把知识点系统化。一堂课如果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成重点,那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解题方法,而且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还原系统化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讲评课中其他个别同学在试卷中出现的知识难点,编制成一个一个可观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后针对自己的情况自我梳理,自我完善,逐渐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提升自我整合能力。
(二)“微”而灵动,讲与评纵向并联
讲评课的内容堂堂不同,但堂堂相似,如何让一段时间内(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讲评课在某个学生身上体现出高效,就需要语文教师意识到,每个知识点纵向并联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次并联才能实现讲评的效率。微课有着时间随意、方式便捷的特性,有人称为“口袋课堂”,就是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IPAD工具学习某个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家里操作,也可以通过教师组织小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实现把讲评课带进家的设想。
讲评课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学习而成的,单靠顿悟还是远远不足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特点,使讲与评得到充分发挥。如字词、成语、歇后语的讲评,如果放在课堂上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所检查的内容采用打乱而又有序地编排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学习来掌握;必修四中几篇文言文的字词达标检测,如果详细讲解必带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但是通过微课视频让个别落后的学生在自我课堂进行专题自查,必能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
二、“微”而不浅,因“微”而彰显价值
微课虽然近几年才兴起,但其快速发展给教学带来全新的环境。“微”而精,“微”而活,突破了传统课堂高大威的姿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小细节上,这恰恰符合讲评课关注个别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细微错误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下新型课堂的理念,彰显了教学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意义。
(一)突破课程单一资源化,实现“少教多学”新理念
笔者曾听过一堂非常优秀的文言文字词推断课,课堂中文言文推断的方法和外延都非常到位,恰好笔者需要讲评试题中文言文第一道选择题的方法。对于一堂讲评课来说,抽出一堂课来讲授文言文字词推,显然不合理,于是,大胆尝试通过微课截取了这一优秀课中讲评需要的内容,让知识点再现。这一小试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既汲取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精华,也合理利用了课程资源,节省了教师教学的时间。同时,也让笔者明白教材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在讲评课中应该不是单一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在语文习题讲评中,教师在以教材为本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微课的能量,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不再依仗教师口干舌燥地讲与评,使学生在开阔的视野下展开语文学习,广泛涉猎,丰韵学识。
叶圣陶先生曾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确实如此,少灌输,少讲评,教师运用微课方式总结和提取知识点,并通过科技手段设计储存知识点,可以让每个学生以约驭博,以简驭繁,有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想要学的薄弱的知识点。如诗歌鉴赏的知识点非常多,可以尝试制成几个微课,《一草一木总关情》、《幽怨闺中谁知晓》、《醉卧沙场伴烽烟》、《寄情达意有所托》等等。因为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诗歌内涵,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释放每个诗歌中的文化能量,通过几分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里开拓视野,提高修养。每一个微课不单单是教材的复制,也不是讲题卷中的拷贝,而是讲解知识点与评点知识点,提取知识点与储存知识点的并存,知识的拓宽与加深,可以循环与停顿,让学生在自我习题反思和总结中寻求知识,保持一种急切、渴求的心态,学生在这种动态的学习状态中积极主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教者有意、学者有心的效果。
(二)改变学生学习被动性,开展“因教施学”新教学
因材施教的思想由孔子提出,但随着时代发展,课堂的人数不再是几个,而是四五十个,现在所看到的是:一堂讲评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不能随时因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因材施教成为了教学理想,对此,借助微课来开展“因教施学”的教学活动,成为当前语文老师在讲评课中的一大探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