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任务单设计需关注四个“点”
(一)把握学生需求点
1.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又是如何知道的等,特别是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教学目标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的起点,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放到课程目标下审视,根据“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的层级关系,层层深入,上下贯通。只有系统地考量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实施有效的教学。例如,我们解读文本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某篇课文既可以选择知识点A教学,也可以选择知识点B教学。如果在这次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A己经安排了甲课文来教学,那么这篇课文则需要教学知识点B。如果没有系统的考量与全面把握,我们面对一篇课文,既可以学A点又可以学B点时,就可能会出现既重复又空缺的现象,即该学的没有学,简单的重复学。
2.准确把握学情基础
通过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我们能有效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可设计多类自主预习内容。如下表:
我们可以通过提前批阅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能自主学会和学不会的内容,准确找出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等。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往往是课文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文本的特质所在。我们抓住学生的质疑点,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质疑,从大多数学生学不会的内容入手,展开教学,就能有效把握教学起点,找到最优的教学策略,实现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着力体现设计层次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基于此,就需要在目标达成设定中体现层次,避免“一刀切”。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学习任务单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开展学习和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找到“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有一项学习任务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里的四角的天空。根据学生的起点和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学习任务:
提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理解,选择完成下列1—2个任务。
任务1:闰土和他的小伙伴们只看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