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本位推进文本品读(2)

2021-05-08 04:35

师:当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望着茫茫的大海,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1:怎样才能够救治他们呢?

生2:如果这个病会继续不断地传染下去,那该怎么办?

生3:如果他们都去世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的亲人呢?

师:当哥伦布满含泪水,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感?

(经过共情体验之后,学生通过文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怎样运用情感主线实现对主题内容的架构。)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经历过心情的变化,以本文为例,将心情变化作为线索,展开写作练习。

在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模仿写作练习,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掌握了谋篇布局的方法,既提升了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的生成和发展。

三、引导文本想象,在品读中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文本写作过程中,作者总会借助各种形式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感情,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存在这样一些课文,作者在描写时会留下一定的文本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给阅读者和学习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联想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这部分文本空白,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读,由此便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文本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例如,在课文《虎门销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其中第二大段主要针对硝烟时的壮观场面进行描写,充分体现出人们的喜悦心情。但是在当时的场景描写中,作者并未对人们的心情做出更细致的描写,只是留下了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展开如下形式的想象品读:

师:同学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们看,虎门寨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聚集在此,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商人……你觉得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老百姓肯定会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再也没有鸦片了,再也不会有人用鸦片毒害我们了,真是谢天谢地。

生:官员们可能会想,只要销毁了鸦片,中国就有站起来的可能,中华民族迟早会有振兴的一天。

生:外国商人可能会想:天哪!这销毁的是我们白花花的银子呀!花了这么多银子我们得到了什么?损失了多少?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品读,既有效地弥补了文本中的空白,也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以及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实现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文本,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品读和感悟,这才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


回归教材本位推进文本品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这一课,不用预习也出彩——苏教版五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