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近—走进”的进程中,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局限于《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内的情景。她指导学生以圆明园为主题背景开展深度阅读,把学生的审美视觉放到丰富的文献资料、历史图景中。
在学生们领略课文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后,窦桂梅老师把学生带进了圆明园里的40个景点。她投影了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学生们也一一认读。她说,你们读这么长时间,才读了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要游多少天!
语文教学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堂上,窦桂梅老师带领孩子们去蓬莱瑶台、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三处景观游览,每到一处,窦老师便出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们沉浸在圆明园的宏伟与精美中。
学生们沉浸在图片美景中,窦桂梅老师便让学生们“选择一处,谈谈感受”。有的同学说:“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像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有的同学说:“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有的同学则说:“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楼顶、峰顶、雷峰塔顶……”学生们真正是陶醉了。
这时,窦桂梅老师让学生们回读课本上的一句话:“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她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通过丰富的资源展示,学生们便“走进”了广阔的圆明园景色之中,更加印证了圆明园里是“博物馆、艺术馆”,是“瑰宝”,也是“精华”。
作了这样的铺垫以后,窦桂梅老师让学生诵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她反复让学生感受这一句中的感叹、惋惜之情。英法联军是怎么抢、怎么拿、怎么掠的?这时,她投影了这样一段话——
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这样,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就更加广阔了。在“走近—走进”的进程中,窦桂梅老师深情地说:“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让三千名英法军人把圆明园这样标志性的建筑毁成废墟。今天,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一生……”这样,她的“走近—走进”式教学就不仅是文本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扩大,也不仅是思维空间的拓宽与伸展,更是民族品质、民族精神的滋润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