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迁移,助力言语发展(2)

2021-05-08 04:35

(课件出示《槐乡五月》第一小节第3句话)

师:刚才大家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了槐花的样子,谁来说说?

生:槐花一团团地挤在一起,像一个个大大的白圆球,非常漂亮。

生:一根根枝条上从上到下开满了槐花,长长的,真的像小辫,只是它们是白色的。

师:是呀,这两个比喻多么贴切,多么美妙呀!咦,同样的槐花,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比作不同的事物呢?

生:因为一个是“远看”,一个是“近看”。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就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感受。看来,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好办法。

师:课文中用了一“远”一“近”两个相对称的角度写出了槐花的美,如果让你来写,你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写出对称的句式吗?

生:可以写“左看像……右看像……”,也可以写“前看像……后看像……”,还可以写“上看像……下看像……。”

师:(出示槐花图片)那就展开想象,用上刚才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眼中的槐花吧!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笔者更注重的是将关注的视角落在学情上,依据学生言语发展的内在需求,挖掘适宜的语用迁移训练点,实现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平衡。

三、独辟蹊径,发现隐秘点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有时,一篇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独辟蹊径,找出独特的语用迁移点。

苏教版第八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小节分别从长相和穿着两个方面勾勒出了一个不拘小节的爱因斯坦的形象。许多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着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爱因斯坦不修边幅的外貌特征,把先写长相再写穿着的顺序作为语用迁移点。诚然,让中年级学生掌握有序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与文本深度对话后,我认为,这一段的语用教学不应只停留于此,还有更值得学生咀嚼、探讨的写作秘诀:在描写长相时,作者为什么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来写?除了写作顺序外,作者在句式的运用上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师:同学们,作者仅仅用了这样的两句话就将一个不注重生活细节的爱因斯坦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写的时候有什么秘诀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写的,先写了长相,再写了穿着。

师:是呀,我们一般写人也是按照这种顺序写的。再读读描写长相的句子,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在写长相时,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写的。作者先写了胡子,再写了眼睛,然后写了头发。

聚焦语用迁移,助力言语发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细致解读关键词,扎实学好“语文园地”——以统编本一年级上册语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