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2)

2021-05-08 04:36

二、外修:链接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一)关注生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植根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应面向生活,广泛取材。班级里的课程表、黑板报、时间作息表,家庭生活中的食品配料表、家电使用说明书、缴费收据,社区生活中的公告栏、逃生路线图、小区平面图,社会生活中的广告牌、旅游手册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使学生有效习得语言和阅读技巧。

要精确把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图文感知策略,关键是要通过对图形的整体渗透,了解各类结构的特点,形成对图表、徽章、漫画等各类题材特征的高度敏感。其次,要根据图形的自身规律展开思考,建立文字与表格数据之间的联系。最后,分析归纳,理清思路,用文字进行简约精准的表达。

(二)重视师生资源

教师是教学文本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学生是文本学习的主体,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开发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要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转换,将图形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或板书设计;学生要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对知识进行梳理复习。在整合学科资源时,语文教师要加强同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收集、积累、整合其他学科教师的阅读指导经验;学生要综合运用各科内容,及时提取适当课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去。

另外,重视师生资源还表现为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是师生不断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其间产生的各种情况都是有待开发的资源。教师应有效识别和激活这些资源,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引向微课程层面。比如,校门口有补习机构前来发放传单,教师就可以借此训练学生阅读传单的方法技巧;可以让学生明确传单的作用和创作意图,学会正确辨别传单信息;也可以比较各种传单的特点,分析传单吸引人或令人生厌的原因,并绘制出心目中的传单。

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很强,师生包括家长都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开展教学活动,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德新.基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四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5).

[2]王干.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转化与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3,(5).

[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内外兼修,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