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写作原则(2)

2021-05-08 04:37


  3.价值的导向性 
  思维的开放性,很容易导致各说各话,莫衷一是,甚至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而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高考作文必定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体现国家意志。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所言,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因此高考作文试题格外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高考作文命题就要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选题时,有意识地增加了作文材料中的价值导向性。所谓的价值导向性,就是指试题有意识地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去立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实际上突出的是情与法的辩证思考,贯彻的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而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三个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人物,无论是选择哪一个,都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都是整个时代主旋律的体现。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 
  1.任务驱动原则 
  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作文过程中就必须始终围绕题目给出的问题,就事论事。题目给出的问题,既是我们作文写作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的落脚点。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引用其他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论述的重心和中心必须始终限定在题目所给出的问题上面。如果抛开材料中的问题,只围绕材料中某个关键词,就是舍形取神,舍事取词,这样的作文得分肯定很低。 
  如: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考生就必须始终围绕“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来论述,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论述的落脚点必须不能离开这个事件本身。而如果只选取“大义灭亲”、或情与法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完全不顾材料,就会被判定为离题,是肯定不行的。 
  2.言必有据原则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取的都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有对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会出现至少两方以上的观点。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角度,学生作文的观点必须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而不能模棱两可。但又不能停留在简单表态上,赞同或者反对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既要站在己方立论,同时又要能考虑对方的观点,提出反驳的意见。这对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因为存在着对立的双方,当你反对对方的时候,既要能指出其立论的不足之处,又不能完全不顾对方的利益,还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义利谐调原则 
  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无非是利益的冲突。敢于承认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完全不顾利益的考虑,一味地强调要高大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凡事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要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学生在作文立论时,须兼顾各方利益,既不能道德至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唯利是图,须以利为导,以义为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所以我们要以利为导。但我们的追求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所以又要以义为根。也就是说,我们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又要崇义尚道,持中秉正。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写作原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读写相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