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德育理论之反思与展望(2)

2021-05-08 04:50


  与此同时,中学应该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德育更多的重视。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是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理论建设的不竭动力,拥有人才才能拥有高科技,才能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人才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在社会环境中越走越远、越走越高。人才既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又应该是一个拥有道德情操、遵守社会法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如果人才连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都没有,那么即使拥有再高的智力,也不可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甚至会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要改变传统只重智力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德育更多的重视,加强从道德角度对学生的培育。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民族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团结意识、利益意识、权利与义务共享意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等,这些意识对中学生的品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应重点注重对中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可以广泛选取爱国主义题材,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集中程度,更好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理解和感悟。


  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我国中学德育观念。学校一方要建立好迎接时代挑战的策略,又要将现代信息化发展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引入到学校德育中。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德育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引导中学生融入社会、享受社会、严于律己,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教学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理论、更立体生动的德育理论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学德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智慧才华、品格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也要从以智力教育为主转移到德育、智育并重上,不但要让学生们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我们的人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中学德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德育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中学德育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对德育理论的反思过程中,明确自身德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迎合时代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是中学德育理论展望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吕树金



当前中学德育理论之反思与展望(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德育教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