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功能的生成逻辑(3)

2021-05-08 04:51

“立德树人”的“立德”是指坚持德育为先,确立品德、树立品质。“树人”是指以人为本、培育成人、培树成才。当前在国内外交杂着多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潮流,使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呈现空前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竭力呼唤一个健康稳定的法治校园环境,而开展法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前提,是营造良好法治校园氛围的文化基础和思想保障,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和坚定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16]法治是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对见利忘义、严重失信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手段,守好社会诚信底线。法治意识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法治素养”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使广大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高校教育内容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高校设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高校“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是要培育大学生的德性,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有高远理想、坚定信仰之人。法治文化所强调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等内涵,是所有类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相契合。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也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治教育内容,传授的不仅是一般的法律知识,而且偏重于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养成,强调的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精神信仰。此外,中央明确提出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目标。可以说,从专业法学教育到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基础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各种具体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的指引。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同属于教育体系范畴,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具有普遍指导规范意义。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载体,自身的优势无可比拟,加强高校法治文化介入对保证校园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和稳定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更应遵循法治理念推行自身各项改革创新,尤其应重视整个高校法治文化、诚信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对大学推行德育、树立信仰、完善制度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高校要进一步积聚力量,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到守法律、重程序、讲规矩。

四、合法性逻辑:高校“思政课”具有法治教育的独特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方法等三方面:

第一,法治教育环境优势。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7]高校“思政课”环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特殊、复杂的环境系统,它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基本具有稳定性、成熟性、系统性特征,学校会按时按量面向全校同学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就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到相关法治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几乎囊括了非法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基本法治素养,大学生在学习法治知识环境上相对固定,上课的学生群体也相对固定,这种教育体系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为高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环境系统。再者,“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着自身潜在、隐性、稳定的精神文化教育环境,如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师承传统等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供文化基础,对大学生法治教育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第二,法治教育主体优势。高校“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具有丰富法治教育经验的队伍,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治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任务。除了该课程以外,其他课程中也蕴含有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法治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8]可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和工作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队伍。他们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这一职责和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和坚定的法治信念,同时,他们还有较强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拥有将干巴、枯燥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艺术和能力,这些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法治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

论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功能的生成逻辑(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德体技用:“中体西用”与“西体西用”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冯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