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2)
2012-08-27 23:14
2.开展课堂教学,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坚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时事政策、民族团结、毒品预防等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方案》、《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建有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开放实训中心”,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实验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及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建立了校班两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3.依托活动载体,深化“两纲”教育
学校坚持把“两纲”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安全和珍爱生命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技能拓展课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合力
学校坚持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成立了德育教研组,定期开展培训、召开例会、进行德育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重视德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班委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不断密切家校合作;邀请交通队、社工站、片警、关工委、劳动模范等社会成员来学校开展德育辅导工作,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有效地整合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街道、派出所等社会德育资源,形成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5.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学校结合新时代学生实际,坚持开展快乐德育,实施“过程化”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充分考虑职校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按照积极心理学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观点,全面分解德育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轻松的努力不断实现自我道德的超越,感受成功的快乐,保持进步的源动力。同时,学校全面推行“过程化”德育管理模式,明确德育内容、细化德育途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做好学生德育的评比工作,表彰先进,形成了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班风、校风。学校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主要成绩
学校在确保常规德育工作进行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德育的新途径、新形式,努力提升德育工作的特色和实效,主要取得的成绩如下:
1.实施“过程化”德育管理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学校结合社会发展多元化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成长方式和家庭背景等,创新德育理念、方法、途径和评价方式,实施了“过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目前《“过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已被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学校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以“仪容规范”、“点名制度”、“书包工程”、“师生迎送”等校园常规管理为依托抓细做实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拓展课程、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班级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创新德育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