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引导得当,利用孩子好奇心重、求知欲望、模仿力强等特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像磁铁一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取得让人欣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环境 学习兴趣 心理障碍
让孩子在快乐欢畅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于潜移默化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满意效益,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常常口中念念有词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简单地说,就是要搞“愉快教育”。愉快教育已经不是个新话题了,但能成功施行愉快教育的却是屈指可数。如今市场经济运作中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特别是一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士,良好的操作手段,使他们腰缠万贯,一时成为令人仰慕的富翁,使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孩子们厌学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家长会后”称为“今夜有暴风雨”,把“周末”称为“曙光在前头”,是“刑满释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社会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倡寓教于乐,搞愉快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什么是愉快教育?愉快教育“就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始终于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之中。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下,强迫学习,学习效率就低;处于优势兴奋中心,学习效果最佳。不仅记忆力好记得牢,而且思维敏捷、反应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引导得当,利用孩子好奇心重、求知欲望、模仿力强等特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像磁铁一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取得让人欣慰的教学效果。
学生为什么对现有的教学感到厌倦呢?
主要是教学中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老师家长为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将自己的认识论强灌于孩子们,出现了几多几少的情况:名词要领多,分析串讲多,笔记作业多,考试测验多;积极主动少,联系实际少,形象直观少,文体活动少,学习乐趣少。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现象农村学校尤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偏远区域。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自觉学习,变苦学为好学为巧学位乐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学生教育中推行非成人化教育运动,实行愉快教育。
1、放下家长师长的架子,变上下关系为平等关系。
从了解教育对象——孩子入手,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注意他们的热点与冷点,正确疏导不了解情况,盲人摸象式的教育是无效的,形同隔靴搔痒,既不解决实际问题,也易造成学生的的对抗或逆反心理,从而丧失了家长、师长的威信。换句话说,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卫生和精神生活。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读书,吃好的、穿好的,零花钱一给几元、几十元就是关心孩子。
殊不知“自古寒门多俊杰,从来纨绔少伟男”。家庭条件太优越未必是好事。如果养成了孩子养尊处优、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陋习,岂不知害了他们吗?这方面的事例还少吗?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热衷于经商赚钱或醉心于赌场、舞场,不关心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与精神生活,又怎么能教育好孩子,使他们早日成才呢?
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快乐翱翔
2012-08-27 23:14
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快乐翱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