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2)
2012-08-27 23:14
3.自主训练阶段
(1)训练内容:①针对性: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进行训练。②典型性:例题、习题、案例设计要举一反三。③量力性:学生分层次“吃自助餐”。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2)训练目的:努力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3)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指导。
(4)训练意义:这一阶段既可以让教师明确是否很好地落实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学会了运用,以便以后的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自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通过自主训练,对于学习上存在惰性、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教师要严厉而耐心地告诫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让他们感受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选定合适的同学作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产生学习紧迫感。同时在今后的课堂中,给这部分同学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跟上整体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成为了“培优补弱”的主阵地,“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4.当堂达标阶段
每节课要进行目标检测,并及时解决达标检测中的问题。检测题的设置分为三层:A:简单的、基本的问题;B:有一定难度的问题;C: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能使后进生有收获,中等生学得懂,优等生学得好,同时找到自信。
三、使用本模式时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层次的界定
对学生进行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分层是个难点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参与程度、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行为规范等诸多因素。
2.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零散缺损,难以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因而无法被有效地唤起,以至于“学不下去”。无数次的学习失败之后,心理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在意识层就表现为某种失败的心态。
总之,课堂上要摆脱“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现状,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切感知这些原以为抽象的知识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这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希望“定向导学、释疑探究、自主训练、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疲于从老师连篇话语中努力搜寻关键的内容,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主宰者,让学习成为其自身的需要。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