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技巧(2)
2012-08-27 23:16
三、不良的学习行为
1.表现
上课不认真听,兴趣不高,甚至睡觉、学习态度不积极,总想不努力不吃苦就能学会、作业不仔细作,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一知半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2.教育技巧
①家庭教育
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②学校的教育
第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的意义。
第二,学校定期对学习进步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第三,教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做即时的纠正,只要发现,就应该指出来,对其进行教育。
第四,教会学生与自己作对。行为的改变,实际上是用意志战胜惰性的过程,因此需要同自己作对。这样才能用理智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并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
第五,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学习不是短暂的劳动,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而人的心理规律是: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联系在成为“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暂时联系“定型”在彻底完成之前,又总有顽固的惯性。所以,教师要不断的辅助学生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不能有所松懈。
不良的心理行为、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会在一个学生的身上共同的存在着,所以在进行不良行为教育的时候更要注意技巧。
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技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