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迫切性,提出了高校关于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多态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1]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一、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看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紧迫性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大学生面临许多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压力源,影响心理健康,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成长与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思考怎样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矛盾与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关系问题
教育的本性是人文的,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必要保障。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注入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而容易忽视或缺乏人文与情感的融和。这是导致师生时空距离、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加强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为先进优良的物质文化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
(二)大学生厌学问题
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在高校中较为突出,这既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要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探究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策略,实行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网瘾问题
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些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网恋、游戏狂、旷课、成绩下滑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关注、研究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和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贫困生问题
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大、在困难面前持消极的态度、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他们正视现实,培养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劳动观念,自尊、自立、自强,讲求诚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取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促进校园和谐建设
2012-08-27 23:18
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促进校园和谐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