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2)
2012-08-27 23:20
(2)课堂教学: 除了学生自己及学生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一些能促使学生自觉预习的教学方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A. 在进行单词教学、用词造句时,对能运用本课句型的学生给予加分。B.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语言或根据录音判断正误。C. 在讲新课时,让学生对新课中已学重要知识互相问答,新知识点也由学生提出并自行解说,只要问答或解说较好的,都予表扬。课堂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学生自我答疑,教师点拨、启发、纠正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重点突出
我总结出英语预习的五个基本步骤:“读、划、查、写、听”。按照这五个步骤来进行预习,能够使预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读——粗读教材一遍,领会教材大意,然后细读。
划——教材中的生词、短语、新概念、难点等处,凡是不明白之处,都作出标记。
查——查词典、查书后的注解,找出课文句型、重点、难点,找出疑难点,初步了解所要学的内容。
写——写预习中的收获和不解之处,写下你的发言提问准备。
听——听录音模仿朗读、跟读对话和阅读短文。由于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篇幅及教学目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根据所教年级在这五个方面有所侧重。
(1)初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预习主要侧重于模仿练习,首先可采用“听力训练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其次,还可采用“朗读识记法”来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反复拼读记住所学的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2)初二年级学生可用“发现问题法”与“小组讨论法”来预习。“发现问题法”是教师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通过做预习题来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小组讨论法”也是预习的一种好形式,它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讨论中大家互相帮助。
(3)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可采用“阅读理解法”、“系统归纳法”培养初三学生的预习能力。初三的学生已经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和理解阶段,不过这种理解一般只注重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教师自己可适当加编一些,以扩大词汇量和锻炼其阅读能力。
4. 分期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学期预习,首先要看目录,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然后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读要用浏览的方法,不必精读朗读;阶段预习,要通读本单元各篇课文,特别要注意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在通读的过程中,应能初步看出各篇文章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以略读为宜。课前预习,是预习的重点,要花较多时间和较大气力。
5. 精设问题
课前,贴“安民告示”,把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要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如语法、语言复习中设计用表格总结代词的用法。词汇、课文中语言点的复习:可采用试题法。一可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方法,二可分析总结词汇及语言点的用法,查缺补漏。
浅谈如何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