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儿童展现数学的本真(2)
2012-08-27 23:25
三、本体知识视野下有效引领,生成学生思维的本真
教学片断:在练习比较7/10、5/8的大小时,学生们或化成小数,或通分比大小,课堂上进行得有条不紊。将要结束这项内容时,生Z举手,用以下情境和对话与教师呈现出了数学教学的另一种本真。
生Z:老师,我把7/10、5/8按原来的方法分别通分成28/40和25/40,再把28乘2,把……
有学生大声说:通分后不就完了,可以比较大小了,还忙什么呢?
由于此前的练习耗时较多,这时下课铃声已响,瞬间,教师作出了先下课的决定,并让生Z到黑板前继续说明。
生Z:再把25也乘2,分别得到56和50。
师:为什么?
生:因为56是7乘8的积、50是5乘10的积。
师:为什么要这样呢?通分后不是可以很清楚地比较大小了吗?
生:我觉得这样方便,因为与分母密切相关。
师茫然,奇怪地望着学生……瞬间,师会意了,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另一种方法——交叉相乘法吗?这应该是最便捷的方法之一了。教者庆幸,因为没有武断地阻止,而是改进了教学的策略(让众生先下课,一师一生单独研究),学生才生成了思维的精彩。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都应当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宗旨,绝不能把情境设置、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摆设,更不能成为盲目追求的一种时尚。数学教学应当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多一些实质性的操作、交流;少一些与数学无关的活动,多一些有助于数学思考的探究、实验;少一些浮躁的热闹,多一些对数学的充分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师生共同探究数学本真的教学活动,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
向儿童展现数学的本真(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