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到初三后面临升学的重大压力,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存在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学困生。怎样帮助这些学生从角落中走出来是我们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
1.主观和客观原因
学生升入初三后,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学习化学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鲜感随之消失,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对学习化学已经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放任自流,化学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落后,从而形成了一批学困生。
2.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不良的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有缺陷,父母离异或有一方或双方亡故;父母管教失当,或娇生惯养,或期望值过高;家庭学习环境恶劣或经济困难;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物质超前消费,追求享受,孩子无心向学。
3.现实原因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学困生的一个直接成因。有些学校的学生一年都没做过一次化学实验, 没进过化学实验室,各种仪器、药品、实验通知单都是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使学校形成了一套违反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导致了少数人升学,一部分沦为学困生、成为失败者;学校环境不理想,校纪不严,教风、学风弱,管理水平低下,教学方法不当等。这些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但又是化学老师无能为力的。
4.学科原因
化学学习与其它科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而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甚至打瞌睡、做小动作;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思想不集中,有时半天也没有复习完一页课本的内容;练习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刻板僵化、完成任务式的、不愿下真功夫的不恰当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1.情感渗透、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可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
(1)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可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加上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了化学学习成绩差。这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收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将军”,能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也是学生的成功。
为了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2012-08-27 23:25
为了没有“被遗忘的角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