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导出课堂春(2)
2012-08-27 23:26
导语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的效果,激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主观能动性一旦展开,学习的效率就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于漪老师在教授《孔乙己》时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个导语紧扣文章主题,很明确的提出文章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人物的悲剧根源在哪里,使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带着一种探究的态度来学习课文。
五、导语设计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导语的设计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处在信息畅通多元化的时代,很多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课堂以外的渠道获得,这就迫使老师也必须向现代化发展,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导语的设计上为学生创造立体的声、境合一的环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说明了视觉感触对人的冲击力往往会超过语言教育的空洞化。如《苏州园林》、《人民英雄纪念碑》、《蓝蓝的威尼斯》等文章体现的是古今中外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体现人类的建筑智慧,采用多媒体设计导语可以非常直接的引领学生去参观这些名胜古迹,从而使学生更快到融入课堂内容。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要设计出一个如磁石般的导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利用多种方法,启迪思想,引发兴趣。因此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语时,教师把握好设计原则,灵活处理。
妙语导出课堂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