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2012-08-27 23:27

        提升教育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正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长管培俊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所述:教师的实际水平还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而要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但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多年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也就不言而喻。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 明大势,转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网络化,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已经由过去的“学校——大众传媒——家庭”变成了“大众传媒——学校——家庭”,学校和课堂不再是学生知识的首要来源渠道,现代的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手里已经捧着满满当当的一碗水,里面有时尚文化、同辈文化,甚至有对学校文化的批判。于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自己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很精彩的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受到冷落的情况。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不是教师能够回答的。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最新修订的《辞海》有关素质教育的阐释是:“所谓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立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者,由教案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创造者。因为只有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定标准,促实施
        在教师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管理者就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制定出课堂教学标准,在学年、学期之初,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和老师们认真研讨标准,对照标准,仔细备教材。 
我想,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一堂好课应该有以下四个标准:1.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学生兴趣盎然的课,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2. 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好课,不仅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有人说:一个不会提问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看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看这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有问题意识。3. 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一定要有学生活动的环节,学生的“动”要有多维性:动脑、动口、动手,思考、表达、板演。有一则统计数据:看过的东西,能记住5%;说过的东西,能够记住20%;动手做过,记住80%。4. 能够有较高的达成度。学习是一种思维过程,看其效果,一定要注意将学习外化为显性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或当堂检测,或课后作业,或下节课课前检测。教师上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做到“三个尽量”:尽量有充分的信息准备,尽量有充分的双边活动设计,尽量有鲜明的思维特色。

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小组调查法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