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教学语言。
关键词:语文课程 教学语言 导课语 讲解语 批评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寻求适合自我的语言艺术,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语文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就一节课而言,有艺术性的语言必定具备以下特点:
一、引人入胜的导课语
导课环节看似简单,因而总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必然少不了精美的导课艺术,它像磁石能深深吸引学生的心灵,像金钥匙能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导课语短长不定,但=却应引人人胜。它可以是温故导新式,可以是开门见山式,可以是设疑置悬式,可以是创设情境式;可以旁征博引,渲染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自然朴实,入情入境,雪泥鸿爪妙无痕;还可以看似平淡,实则精妙,于无声处听惊雷。只要能让学生兴致盎然、渐入佳境,这样的导课语言就是成功的。
二、丰富多彩的讲解语
精彩的课堂讲解语言,能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讲解语应具备以下特点:
1、内容的准确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那么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就必然无法准确表达,或词不达意,或引发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准确的语言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2、表达的形象性
众所周知,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说,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就可以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砝码。形象生动的语言会让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似曾相识之感,又似有身临其境之妙。
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激情四射,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抖擞、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语言的情感性
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感情内涵丰富的文章,或忧国忧民,或思亲想家,或担忧环境,或感悟生活……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要“披文以入情”,要结合课文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从而体验到感情。只有教师自己被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感情所打动才会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去打动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共鸣。
4、思维的逻辑性
虽然语文更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但如果形象的语言中能融入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信息,言之成理,证之有据,这样充满理性思辨的语言就一定能打动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强更好,也为学其他理科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
2012-08-27 23:28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