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新课程理论下教师的角色(2)
2012-08-27 23:31
四个结合,即:做到教师创设情境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落实四个转变是:1.致力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2.致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3.致力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4.致力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以第4点为例,这里主要是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比如,近年来我们搞的大语文阅读,就一改过去只放手让学生读,忽视方法指导的做法。在说明文的阅读题中常常遇到这一问题:往往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答案一般是:不能去掉。往往是常常的意思,在文中起限制作用,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若去掉,表达内容就与原文不符了。像这样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完成,首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第二步解释词语的本意;第三步说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第四步紧扣文体特点说明词在文中的作用。象大致、一般、等之类的词语都可以按这个步骤回答。学生如此找寻规律,学会方法,自然也就达到了我们今天教是为了明天不教的目的。
可见,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
怎样把握新课程理论下教师的角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