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0年安徽省化学优质课评比与12月在安徽黄山举行,我带着迫切的心情想去参加,去观看来自全省的优秀课展示,可是事与愿违,我带初三化学的教学,由于课程安排比较紧,不好做课程的调整,我忍痛割爱临时放弃了去黄山现场观摩的机会,于是嘱托去黄山参加现场观摩的老师一定给我带几张光盘回来,让我欣赏、观看。经过精心挑选那位老师给我带来了两份光盘,一份是桐城实验中学张媛老师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宣城雁翅中学陈和庆老师的“白酒成分的探究”。我利用周末在安静的书房看完了这两位老师的优质课,下面我浅薄的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 课题新颖——吸引学生
一看到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白酒成分的探究”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这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课题,新课改以来,许多老师深刻发掘了教材中的课题像“燃烧和灭火”、“分子和原子”“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水的净化”等。这些课题也被参赛的老师展示过多次了,再从其中挖出更深的内容也很有难度,也很难出彩,更很难吸引评委的眼球。2008年安徽省优质课上,宣城的一位老师的课题引起了格外的关注“竹子中气体成分的探究” ,让学生现场从竹子中取气,然后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兴趣浓厚,评委和老师也感觉课题新颖,给予格外关注,获得了满堂彩。所以课题的选择也很有技巧,一个新颖的课题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课不属于常规课,正如专家所说的在一段时间内,想常态化进行这些课题的教学有些难度。但他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所以课题的选择也很有技巧,一个新颖的课题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自主探究——激发学生
新课程要求社会即课堂,化学实验是以科学探究方式出现,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这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教学中一般通过:化学实验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假说→科学结论→解释与应用。在这两节课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相互合作、主动探究”的新思想,课堂上也产生较多的生成性。当老师问学生如何提取玫瑰花的色素时,学生没有回答出来,这时老师给予提示:比如取苹果汁液可以把苹果榨成汁,那么提取玫瑰花的色素先要把花的汁液取出来,先把花撕碎在研钵中捣烂,用酒精溶液浸泡。学生随着老师的提示,积极思考,采用纱布过滤最终提取了花的汁液,学生整节课都都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究最终完成了整个实验,学生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我们的老师心有多远,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走多远。唯有学习,才能让我的心变得宽广,才能让我的心更有内涵,才能让孩子们走的更远。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