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学生自尊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学业自尊、社会自尊及情绪自尊并驾齐驱。身体自尊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其认知、动机和行为等一系列心身活动。政治课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身体自尊的教育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鼓励学生正视、接纳自己的身体
鼓励是建立自尊的最好工具,对于学生无法改变的长相、身高以及一些生理缺陷,教师更好的做法往往不是回避此类话题而是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的身体。回避有时反而使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些家长不愿把有缺陷的孩子送到特殊学校而宁可送到正常儿童学校去原因就在于此。学生必须学会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拥有一颗正常的心灵。鼓励的方法可以是单独找学生谈话,也可以是目光交流;在交代任务时,既要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也要鼓励他接受一些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比如,老师请同学们帮忙搬桌椅时,就最好不要只找个头高、身体壮的男生,若采用自愿的方式会更好。
2、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辨证看待自己的身体
对于有些无法改变的身体外貌,除了鼓励学生正视、接纳自己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辨证地看待自己的身体。一种方法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争取其它领域的成功。如斯大林、拿破仑、邓小平等伟人个子不高但都很成功;爱因斯坦相貌丑陋,全世界的人都仰慕他;香港影星“肥肥”沈殿霞就很乐观且以“肥”而成名……另一种方法是化劣势为优势。我们都知道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个高的长颈鹿吃不到矮小墙洞里的青草却能吃到高处的树叶;个矮的山羊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却能钻过墙洞吃青草。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只要利用好了,劣势可以变优势。
3、消除身体歧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不应该“以貌取人”,更不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品德等与学生的身体外貌联系起来。有些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表达他/她对身体外貌的偏好与歧视。比如,当学生做不好时,可能会说“瞧你那熊样”、“个子不高,意见倒不少”、“你能不能多吸收点知识,少吸收点粮食?”等诸如此类会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另外,教师不该给学生起绰号,也不该让自己的偶然言行成为学生相互取笑、相互起绰号的引线。教师应该谨言慎行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消除无意中的身体歧视。比如,现在班级人数多,同一个班里难免有重名的现象,有时教师就以身体特征来区分了,如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