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处理细节(2)

2012-09-11 17:39

2. 重视讲评前的订正与摸底。
传统的作业讲评,总是教师先讲解学生错题,再让学生自行订正,事实上,这样的讲评效果并不佳。学生一拿到作业本,总是急于进行订正,根本不会听老师讲解。而且,学生对错题的订正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别人指出错误的原因远不及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有效果。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讲评前安排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哪些是粗心造成的,哪些是做的时候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造成的,哪些是自己不会的,从而在思考中吸取错误的教训,总结经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尽早发下作业本或试卷,并要求学生先行思考,挑自己能订正的题目自行订正,还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会做错,这样学生有了自行反思的机会,就会印象深刻。对那些自行解决不了的错题,在教师讲解时学生自然而然会专心听讲。对于学生很快能自己独立订正的题目,无需再做讲评。教师应更多关注独立订正了5~6 分钟之后,还有哪些题目没能订正好,还有哪些学生不会自己订正。这才是讲评课需要重点关注的讲解内容和帮助对象。二次摸底要做好对批改时记录与分析的及时修改和调整,这对讲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3. 重视讲评中的归类与拓展。
作业中的题目仅仅是一个例子、一种模型,作业讲评课只评完错题,让学生能订正是远远不够的。讲评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一道题或几道题看出一类题的解答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4.重视讲评后的练习与补救。
作业讲评结束,不少教师就不再布置作业了,顶多让学生订正好错题就算完事,学生难以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有的则要求学生将错的习题全部在作业本上重做一遍,这样的做法就题论题,也难以达到拓宽、深入的目的。要想使学生解题过程更趋完善、合理,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提高,扩大讲评课的辐射效果,这时候要进行作业的再设计,再布置,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巩固和拓展,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设计的作业必须注意:①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难度相当的练习题,加强针对性练习,使之强化,当堂反馈补救。② 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分类收集、编写自己的错题集,学生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③ 在旧知的基础上,对作业的题目进行变式,引申,拓展,提高。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处理细节(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载这篇word文档

    下一篇:我熟悉的一个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