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效 教学
【摘要】本文拟从有效教学概念提出、研究依据、当前课堂教学实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如何做一个有效教师等方面阐述对“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理解,以进一步开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而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研究依据:
一、研究依据: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就属于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明确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也是一套策略”。
二、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
(1)教师主宰。教师的作用决定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形成“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
(2) 教师教学艺术缺失。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3) 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
(5) 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
(6) 重负低效。“加时之风”、“题海战术”、“增压之道”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7)发展畸形。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成为“不完整的人”。
(8) 追求形式。一味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9)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好。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同样重要。要预设学生不能达成目标时该如何启发、引导,要把启发、引导细化到学生A说法,该怎么办?它不是“避而不谈”或“呵斥批评”。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中常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做法,这些常常让我们难以应付。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应该遵循“一三三”模式: 突出一个主体:即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讨论、合作、探究应是课堂的常态。 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三个环节:
①抓精心备课,落实有效性。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精心设计训练。
①抓精心备课,落实有效性。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精心设计训练。
漫谈有效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