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当前,农村中学的生源逐步减少,优生流失严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显得越来越难调控。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何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许多一线教师为此而苦恼。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控制论”有关原理,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就不难实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局面,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将调控中学地理课堂的适用方法整理如下:
1.教学调控法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角度而言,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要设法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定势思维,而应追求教法的多元化,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足够而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急需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讨论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的路上,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地理知识,培养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甚至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各类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传统三板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去利用或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具,再根据教学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决定是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去突破重难点,教师应设法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潜能。现代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若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中难免产生低落情绪。
2.兴趣调控法
学生对某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起来总是积极主动,且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之内。
教育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地理主干知识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施课改后,中学地理教材体呈现的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设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遨游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事物表象上,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热点,如南北极考察、厄尔尼诺现象、印度洋海啸、日本地震及核泄漏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言调控法
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富有音乐节奏感,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难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突出情感教育时,要富有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4.情绪调控法
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气氛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教师的喜、怒、忧、乐,并产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上课时要适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5.反馈调控法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大部分时间里,由教师讲、学生听,是单向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环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精讲多练,教师要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然后做出精简而深刻的分析,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救失,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和满意,是否有兴趣或者有疑问等,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活动继续引向深入。
巧用调控法优化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做历史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