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2)

2012-09-28 16:44

三、强化训练,激励审美创造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强化一个“练”字。
1.完成欣赏性的描述
这种描述注重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细节或写法等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携带描述者的情感。如学了《春》一文后,我激发学生:“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请欣赏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思考,然后抓住一个角度,读选材、语言、修辞、立意等等,用一百字左右的短文写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好在哪里,看谁真正读懂了文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更锻练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2.进行实践性的训练
作文训练中,教师一要注意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素材,并把这生活材料与主观感受初步融洽,即把生活信息与主观感触及时用语言定位,做到“外观察”与“内体验”的统一,为语文美的创造作准备。如学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后,即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以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赞美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再如《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得知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他回答问题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决心等自己祖国语言的誓言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即将失去自己祖国时的悲痛心情。当强烈的艺术效果深深地感染每个学生时,随即提供两篇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依材料作文时侧重于心理描写来表达和刻划人物形象。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的习作都有独创之处。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培养了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高尚人格。
 
 
 
参考文献:
l.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l999.
2.刘延富.语文教学审美化浅探[J] .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3.林语堂.生活与艺术[M] .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4.杨晓敏 郭昕.中国当代小小说[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