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小学数学
内容提要:当前正处于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往“应试教育”逐步被当前素质教育所代替。数学课堂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已代替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逐渐明确,因此,如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便尤为重要,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简单阐述:一、激活情感,提高学习兴趣。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走进每一节课堂,以往的重知识逐渐向重过程转化,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逐渐被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代替,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塞给我知识”为“我需要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激活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1、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两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针对老师的问题人人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中、探究中、交流中获得必要的、必须的数学知识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学到必要的、必须的数学知识,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灵活、更高效!
参考书目:
1、叶尧城、向鹤梅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刘忠智、张晓霞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