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

2012-10-09 14:31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都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其道德养成和科学三观的树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决定了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二者的结合点,保证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但笔者学校是一所完中,我经常去高中听课,会发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教学中都无形脱离了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明明是初中已讲的内容高中教师还在讲,明明是初中已删除的内容高中教师却忽略了。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在初中已学过,三个代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内容在初中已删掉。但有些老师还是讲的不亦乐乎。如何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实现阶段与整体的统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些自己的思考。
一、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节奏的不同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政治教学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教师的教学也有快慢和粗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加上各初中对政治的相对的不重视,学生认为是开卷考试也很不重视,在中考前政治课往往被别的主科挤占,政治老师靠边站,使初高中教学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政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学习上难以适应。
    2.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以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再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阶段就形成了一些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3.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因此,在初中所形成的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学习方法在高中却行不通,导致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4 、教师不明确知识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不注意取舍,从而让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上头”,从而讨厌上政治课。现行的初高中教材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存在较多的重复内容。比如:九年级政治“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及实现”等存在交叉重复,在对这部份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取舍或拓展。再如八年级政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高中“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存在上述情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高中教师没有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导致 “炒剩饭”现象。
二、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研究课程标准,保障“衔接”
课程标准是教学之纲,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为我们正确处理“衔接”提供了依据,教育者应充分研究课程标准。首先是要研究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二是要研究各学段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对“衔接”的要求,弄清课程标准是如何处理各学段的“衔接”的。三是要研究课程标准,明了新形势下各学段“衔接”的处理方向。只有吃透课程标准精神,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中,蕴含着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联系,把握住了这些联系,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衔接。
1.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莫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都以生活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注重教学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坚持正确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将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实现教学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能力目标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都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实际问题,培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
    4.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环境意识,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要求学生成为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一代新人;要求学生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是相一致的,区别在于阶段上的层次要求不同。因此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体化是必然要求,也是可以实现的。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