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2012-10-09 14:33

何谓诚信?“诚实守信不欺之谓也”。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光明磊落,处事实在;守信,就是说话算数,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诚实守信就是求“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内涵是丰富的,但最根本的便是"诚信"。.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但是诚信是有时代背景的,中国传统儒家诚信观植根于经济基础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同时受到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与儒家德治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诚信。可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传统文化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诚信值似乎也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传统儒家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但日渐突出的诚信危机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学校,是被公认的社会中纯洁圣地的象征,但诚信危机的玄风也在这里肆虐;合肥的一项关于青少年诚信问题的调查显示,中学生诚信度高中生最差,小学生最好,是该在校园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了。由此看出,在学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育在塑造人的人格上有特殊的功效,在这方面,历史课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主要表现在。
一 历史知识内容真实可信凸显诚信。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华夏史,其内容是丰富多彩和千真万确的,有一些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更变的。特别是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考古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在史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教材中原有的一些史学观点可能重新受到挑战,新的观点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能拘泥教材,固守过去,要开放思想,及时全面了解最新史学动态,把最新的、最可靠的、最准确的历史知识教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都是部分学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做出的史学结论,所以它们不可能都给学生,过时的、含糊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及时给同学更正或解释清楚,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以教给学生以真知,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夸张、歪曲史实。因此,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教材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定为是公元前841年,夏、商、周的建立时间也不准确。近年来经考证,中国历史的确切纪年推前到了公元前2070年,夏、商、周建立的准确年代分别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这些现都已更新进了新编的教材。这就体现了做学问的诚信精神,
二 授课教师的真情讲授体现诚信,历史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情感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情感无所不在,有爱有恨,有赞美有贬斥,有向往有悔恨,有开心有忧闷,有尊重有歧视,还有同情等等,有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复杂多样的情感被有机地融合在各类历史知识当中,即便是经济知识中也包含有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精神的敬仰和对经济繁荣的自豪,因此说单调、死板,苦燥、苍白不是历史的真面目。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要赋予真情。真情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饱含真情实感才能赋予历史以生命,才能向学生展现出历史的真相和真实的历史知识。如果上课时置身度外,照本宣科,面无表情,心无感情,嘴无激情,口是心非,那就没有真诚地向学生讲述“真正的”历史,这就是教师教学不诚信的表现。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向学生充分展示历史富含情感的真相,就必须深钻教材,领悟其中潜在的情感因素,并进行语言上的加工提炼,“充分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喜怒哀乐的表情去讲述每一个历史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让课堂的思想教育效果得以彰显
三 利用学科内容灌输“诚信意识”
充分利用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抓住相关实例进行有意识的点播,灌输“诚信意识”。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具有无限的广博性和教育性,在这其中寻找“诚信教育”的实例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深度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在自己单独阅读和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实例,当然也谈不上自觉地接受感染和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自身先具备这种意识,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捕捉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点播,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以高一政治史教材为例,书中都有很多值得展开教育的内容: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屠杀义和团,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地扣留张学良等等, 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讲给学生听。教师甚至可以借题发挥,在学生中组织讨论,通过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从的,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彪柄青史的;相反,背信弃义地小人也许会一时得意,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的恶名和丑行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四、以史为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诚实守信之人 中国古代感人的诚信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要大力弘扬其光荣传统,激励广大学生誓做诚实守信之人。周成王言而有信,削树枝而封侯,而周幽王因失信而亡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真诚相交,为后人弹奏了一曲千年不衰“知音”乐章。为变法强国,商鞅立木取信。为教育子女,曾子一言九鼎,杀猪取信。司马迁虽受宫刑,但如实记录汉武帝的功德。唐太宗“以至诚治天下”,造就了贞观盛世。柳宗元临终托孤,韩愈不负亡友期望,抚养两名幼子成人。晏殊实话实说,深得宋真宗赏识。乾隆帝为兑现六十年前一句诺言,让出皇帝位,终成千古美谈。 总之历史教初中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诚信故事演讲比赛,或者以诚信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诚信的力量,才能不忘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五.教师以身作则,奉行诚信原则,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作用往往在于潜移默化,学生的眼睛是盯着老师的,讲求诚信的老师能教出诚信的学生,反之,一个不讲诚信的老师所教出的注定是一批不讲诚信的学生,这里的“一个”和’一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正所谓身正为范,比如一个老师常常穿拖鞋   去上课,试问一个班穿拖鞋的学生会少吗?现在正值全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之际,诚信教育应该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吧,

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诚信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