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2012-10-30 16:12
如:一年级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虽然不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情景图,理解表达的意思,正确列出算式的成功经验,所以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就比较简单一点。目前学生已能非常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只要弄清计算顺序,运算就不成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基本算式含义。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上下车这类生活现象的数学意义,正确用简单数学算式表达是本节课的关键。在教学时,我让小朋友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演示,表达意思。活动是这样的:盒子里有几支粉笔?第1步,老师在盒子里放入6支粉笔,又从旁边拿出2支放入盒子,再请一位学生从讲台上拿出3支。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刚才发生的情况,并用算式表示粉笔数量变化的情况,再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及计算顺序。第2步,我请一位小朋友先从讲台上拿出3支粉笔,自己再放进2支粉笔,让学生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第3步,说说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加号和减号的位置变换了,第一个算式先算加再算减,第二个算式先算减再算加。第4步,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与前面所学的连加、连减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于是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个教学环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动手、用眼仔细观察、用脑认真地想、用手工整地写算式、用话完整地说,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生活情境、数学算式及运算顺序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主动构建新知。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