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危机感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探析(2)

2012-11-21 22:38

2.教师自我实现需要与自我期望不一致产生危机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依次向高级递进。人都有发展的需求,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教师,他们思想开阔、知识文化充沛,有较高的理想追求,自我期望值很高,很想自己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得更好,所以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条件以及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使得教师们的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是做得不够出色,自我实现与自我期望不能实现对接,从而产生一种焦躁的危机感。
3.教师的个性差异与职业价值观影响危机感的形成教师危机感的形成,带有其自己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他也因人而异。在同一工作环境中,有的教师在面临挑战、困难等情况时便焦头烂额不知所措,有的教师却生龙活虎干劲十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个性差异的结果。比如胆汁质性格的人外向、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有创新精神,能以极大毅力去克服困难,所以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够努力去克服不易产生危机感。而抑郁质的人性情脆弱、易神经过敏容易孤僻,不愿抛头露面,在遇到困难时马上心理会产生一种不安焦虑进而易于产生危机感。教师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一种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能够有好的职业环境好的收入,好的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大,社会声望高等,但一项有关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调查显示:“69.2%的教师感到收入低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不满意的事,20.5%的教师感到社会声望和地位低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不满意的事。”①当教师发现自己的实际付出所产生的价值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时,往往会也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并直接威胁到教师的生存与身心健康。
 
 
二、教师危机感在其职业生涯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1.危机感的形成使教师生理产生异变伴随着危机感的产生,它使教师在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症状:睡眠质量不高、经常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经常容易受伤等。例如“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并在石柱中学任教的那位优秀教师,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外向的人,然而在参加工作后不久由于工作负荷过大,产生了危机感致使其经常依靠安眠药物入睡,甚至最终导致其不堪重负上吊自杀的悲剧。”②2.危机感的形成造成教师心理诸多障碍危机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感受,那么它一经出现势必会使教师产生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阻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障碍’,2.49%已经构成心理疾病,症状为焦虑、迟钝、失眠、忧郁、情绪失控。
①通过上述数据看出,危机感的形成确实给教师心理带来了诸如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浮躁的情绪,对职业产生倦怠,不爱再去上班。精神疲劳,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自信心大幅下降,人际交流不和谐并且动辄就容易发怒,常常会产生一种孤独感等等的心理障碍问题。3.危机感的形成使教师行为出现异常表现危机感的产生,使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在行为上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如教学效率降低、经常拖延工作出勤率降低、教师离职率增加。在一项有关的调查中,发现“只有23%的教师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喜欢做老师,而有63%的教师反应越来越不喜欢做教师,另有14%的教师反应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把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占59%,有25%的教师想有机会跳槽。”
②此外还有部分教师酗酒和吸毒甚至还有的发生自杀情况,与家庭朋友关系逐渐恶化以及把一些消极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等现象。
 
三、消除或减缓教师危机感的应对策略基于以上的种种表现
 
因为危机感的诞生使得教师身心遭受健康威胁、教师职业兴趣下降、消极行为增多、教师可能把这种危机感转嫁给学生进而影响教育效果以及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等等。教师危机感的形成除了会对教师自身和教师职业生涯以及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外,其还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所以如何有效消除或转化教师危机感不仅仅能够促进教师职业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
 
1.创建新型课改制度,变教师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以往新课程改革都是由国家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中心等部门,在一些理论专家的研究策划下完成的,尽管也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以后才结合理论所引实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些许问题,广大一线教师作为这种政策的执行者,但他们只是新理念的照搬者,所以在实际中会遭遇诸多不适应而产生危机感。那么在进行新一轮课改时建立一种新型的制度,使广大一线教师加入其中并就其在其亲身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专家共同商讨,因为他们是课改第一实践者,他们的问题最具价值,这样使教师成为课改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从而为有效消除或减缓危机感做出拥有贡献。
2.开设专门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学校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展一些相应的教师心理咨询,社会上也有相关的心理咨询中心。但是由于教师现在工作量大,而且还要在课余时间应对诸多问题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咨询导致危机感产生。新课改提出后提倡注重学生的发展,那么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开设相关的教师心理咨询培训学校,就像类似于教师培训学校的那种并规定按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用政策帮助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由于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还是按各学校学生的升学率为标准,一旦学生的升学率上来了,那么教师就可以相应的进行晋升职位,提高薪资待遇。但是一旦学生的升学率不容乐观,那么学校、家长、社会甚至学生就会给教师带来一种身心上的危机感,缺乏人文关怀,影响教师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在新课改的新理念背景下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创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评价环境;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内容和标准,使教师发展性评价成为促进教师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运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运用自评、互评、他评和管理者评价的方法并定期公开的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激励的作用。”①只有采取这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其职业工作。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危机感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教学反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