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中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并且“90后”的中职学生个性强烈,面对《办公应用软件》这一重要的基础课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则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如果采用简单的分等级式“分层教学”又不能针对如今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隐性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即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中职;办公应用软件;分层教学;隐性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办公应用软件》课程的重要性
《办公应用软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较强的自主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能力和培养较好的计算机学习素养。另一方面,本门课程作为日后学生必须通过的“计算机中级操作员”等级考核的重点考核内容,占考核知识点的90%,更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学生现状分析
1、生源基础差异大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学习能力差异大。来自城市的学生多数小学已经开设计算机教学,初中已接触过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学习能力较强;相比之下,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之前基础教学硬件设施限制,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部分同学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学生个性强烈
作为“90后”学生,他们比起“80后”更加个性化、人本化、世俗化。他们崇尚自我、追求个性,渴望成功但又吝于付出,容易盲目自大的同时却也经常会陷入极度自卑的情绪,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缺少认同感和存在感,缺少理想和信仰。简言之,聪明、敏锐、任性、懒惰、自私等等方面,构成了他们完整的性情写照。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特点
分层教学可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加以区分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人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或能力分组。实际实施中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再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的中心思想强调如下两点:①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分层次②教学结果是所有学生都得到知识和能力最大提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和情绪变化大,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几个等级,并且按等级的不同布置不同的练习,则容易出现如下问题:①基础较好但自由散漫的学生由于懒惰而自动降低等级完成简单的练习,得过且过,达不到提优、拔高的目的;②基础较差且自卑心较强的学生则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抵触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所以,开展分层教学必须是“隐性”的分层,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一)、学生分层、分组
1、按学生差异,分成四个层次。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档案、填写调查问卷、测验、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据所得结果,将学生划分成A、B、C、D四个层次。具体划分标准如下表:
层次 |
划分标准 |
A层 |
曾经学习过办公应用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教学很感兴趣,学习热情高。 |
B层 |
没有学习过办公应用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只求过关,欠缺进取心。 |
C层 |
没有学习过办公应用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但学习很努力,肯吃苦,有恒心。 |
D层 |
没有学习过计算机,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也不努力。 |
层次的划分由教师独立完成,隐性的划分学生层次是为了日后组建各学习小组做准备。
2、根据分层,重组学习小组。
层次划分后,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成员组成,其中1-2名是A层生或B层生;3-4名是C层生;1-2名是D层生。成员的组成可根据本班的生源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必须保证各组之间总体学习水平相当,每组内都包含有学习基础较好、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学生只知道被分组而不知道被分层,在不挫伤学生自尊、自信的情况下,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求胜心,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期结束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对小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求在下一学习阶段继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