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里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够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了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热爱语言,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榜样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对他们喜爱与尊敬的教师。学生不但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而且模仿教师的神态语气等细微之处。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做好学生的榜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想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时,教师先自己范读;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自己先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章,让学生在惊讶的同时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在模仿的过程中尝试学习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活路的状态,而且能高度集中和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时可以创设一种童话氛围----大屏幕放映“童话世界”的画面,配上若隐若现的音乐,教师谈话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想象状态,编起故事水到渠成。再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飞夺泸定桥》可播放同名电影中的惊险片段,这样学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机会。因课而宜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由此而生。
三、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愿意尝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办自己的作文选,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构思、设计、选文、抄写、配画多个方面入手,既要动脑筋思考,又要动手实践。当凝聚着学生汗水与智慧的作文选“出版”以后,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将有增无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因乐教而激发兴趣,因激发兴趣而体会教学乐趣;学生因兴趣而乐学,因乐学而快乐,这就是教与学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