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洙中心幼儿园 张碧蓉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歌唱是幼儿自我展示的工具,是塑造幼儿健康活性个性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我通过合理选择歌曲内容、引发兴趣、改变模式等到教育手段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使幼儿乐唱、想唱、敢唱。
关键词:唱歌 生活 情境 模式 信心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塑造幼儿健康活泼个性的最好途径,对幼儿来说,演唱歌曲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好工具。对歌曲的传情作用,古人就有“言之不足,歌以咏之。”《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性表达”。大班幼儿对音乐已有一定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并能用歌声、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传统的歌唱模式误导下,大多数幼儿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模仿、被动的背唱,听起来总是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那么,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大班幼儿乐于参加歌唱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呢?
一、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合理选取歌曲内容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歌唱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从歌曲中找到熟悉的事物,就能感知和理解歌唱内容,歌唱教育才真正有意义。以往歌唱内容都只是在国家或省编教材中照搬照套,有许多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造成幼儿的实际需要与成人所提供的教学不合拍。在改革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舞、童龄妙画。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因此,我在唱歌教学中从孩子本能需要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我的、游戏的、趣味的内容来充分调动幼儿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选择歌唱教育时,我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要素教材。如《拉拉勾》、《勤快人和懒惰人》、《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农家乐》、《理发店》、《值日生》、《妈妈你别生气》、《十个小矮人》、《生日歌》、《种爪》、《春雨弹琵琶》、《乘汽车》、《别说我小》、《讲卫生》、《小蝌蚪》、《老师、老师我爱你》等教材中都富有一定的生活故事情节、童趣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性、艺术性,幼儿易学、乐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在生活中要有一双慧眼,洞察幼儿的需求,挖掘孩子周边生活的宝贵资源,这样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中的歌唱教学活动,孩子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造成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二、设置情境,引发兴趣
情绪对幼儿的歌唱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为幼儿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对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起来,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歌曲作品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歌曲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进入歌唱,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纲要》中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爱兴趣支配。所以,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在教学中利用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探索获得知识。
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像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创新。在教学《勤快人和懒惰人》时,我先创设厨房场景,请五位幼儿扮演快乐的小厨师和懒惰人在厨房炒菜、煮饭、蒸馒头的劳动情景,引导幼儿观看,幼儿情绪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学习欲望和乐趣。这时,我出示了《勤快人和懒惰人》图谱,启示幼儿年图读歌词,图谱形象、生动、鲜艳,使幼儿对歌词的理解掌握和表现欲望加强。然后,我再提供表演场地启发幼儿边唱边用各种体态表现出勤快人炒菜、煮饭、蒸馒头的动作,懒惰人怕劳动贪玩,爱睡的懒散样。边唱歌曲边做动作是幼儿学音乐的显著特点,他们不但能用歌词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未尽的意思。又如:在教《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歌曲中,邀请了我班的两位家长爷爷、奶奶(送孙子上幼儿园),再请我班的一个幼儿现场表演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背。这亲切、动人的情景吸引着幼儿,他们热情主动,有感情地演唱着,并做出爱爷爷奶奶和爷爷奶奶亲近的、自然的、感人的、天真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