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5-13 10:01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探索了产生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和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的对策,以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保持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2-0200-03


  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而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方式比较成熟,但是对情绪的把控不足,思想认识不够,因此容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产生就业心理误区和就业心理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就业需求不明确、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攀比心理等心理误区,也存在着自负、自卑、依赖、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而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家庭和大学生的配合。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不仅能够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而且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深刻的意义。


  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


  1.1自我意识强烈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阶段,人生阅历正逐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多,已经基本形成了独立人格,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然而,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过于注重自我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感受。而当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预期发展不相符的时候,大学生会出现自负或自卑心理。并且,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全面思考。


  1.2思维方式比较成熟


  大学生在经过4年的大学教育之后,思维方式得到了较大的完善,思维更加完整和缜密。这是因为大学教育将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十分重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长期的锻炼中,大学生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判断也更加理性和圆滑,不再仅仅用对与错对事物进行判断,而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然而,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还是比较激进,容易出现过激言行。


  1.3情绪把控不足


  大学生在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感情更加深入细腻,情感表达也更加理性,逐渐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转化,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并对自身的冲动情绪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能够理智地对情绪进行调节。然而,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强,还是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外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情绪把控不足。


  2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


  2.1就業需求不明确


  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长期处于学校环境中,有家长和教师的庇护,对社会的接触较少,社会阅历较浅。在进入社会之后会发现社会上很多事情与自己想的不一样,因此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大学生缺乏对自己专业的深入思考,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日后就业的作用,就业需求不明确。


  2.2就业期望过高


  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期望过高,一味追求收入较高、待遇较好的大城市的工作。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过于自信,在求职过程中会询问企业发展平台和企业对自己的培养,而忽视了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看不起乡镇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工作,一味追求大城市的工作,希望到大城市中发展,而忽视了大城市的消费水平、职业要求等。


  2.3就业攀比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存在着就业攀比心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会对比其他学生到哪些单位或企业工作。然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不同,职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攀比而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等自身条件不相符的职业。


  2.4急功近利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地位、经济、功利等因素,一心追求大机关和大城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希望到沿海地区寻找待遇好、工资高的企业或单位,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金钱和功利而放弃了自己的所学的专业。


  2.5怀才不遇的心理


  有些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属于当前的热门专业,学习成绩好,在学校获得了很多荣誉,并因此沾沾自喜,感觉自己比其他学生要高一个等级,就业要求也不断提升,认为自身条件优越,很多公司都会来找自己,因此就业要求较高,甚至出现频繁毁约的现象,导致其职业信誉不高。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心理,认为上天不给自己好机会,抱怨生不逢时,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3.1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挫折或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以恐惧、不安、紧张等为主要表现。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情绪,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单位,不愿意选择待遇较差的工作单位,而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会产生焦虑心理。过度焦虑会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感和畏惧感,扰乱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3.2自卑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认为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什么也不会做,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存在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大学生不敢参与招聘工作,无法将自己的真实能力展示给招聘人员,导致就业困难。


  3.3自负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用人单位的所有工作,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过于自负的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很容易给招聘的单位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并且,过于自负的大学生会存在舍我其谁的心理,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比别人懂,所以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应该高于别人,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十分注重就业过程中的名利和待遇。然而用人单位很少会录用这类学生,认为这类学生工作不踏实,导致这些学生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语文课堂渗透古诗词教学的尝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