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度文化建设落后
一是评价制度比较笼统滞后。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关于师生的评价制度相对比较笼统,多为描述性语言,缺乏量化评价,方向性和指导性不强;过程评价较少,结果性评价较多,更多地用于期末奖优罚劣,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和监控;有些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不能反映出时代性和发展性。二是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许多民办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是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却有待加强。有的幼儿园管理者碍于情面,疏于管理;有的幼儿园教师强调主观理由,难于管理。这就容易形成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局面,不利于园所文化的建设。三是盲目复制先进制度,不与本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某些民办幼儿园喜欢模仿他人,看到其他幼儿园取得了成功,就争相效仿,套用他人的成功模式,宛如削足适履。四是不断追求卓越的管理文化而较少考虑教职工的接受程度。某些民办幼儿园注重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但不考虑教职工的接受程度,没有结合教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与心理需要,使得管理文化无法根植人心、获得认同。
(五)行为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幼儿园的办学行为不端正。有些民办幼儿园忽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以营利为目的,从节约成本出发,克扣幼儿伙食,校车超负荷运载,减少正规人员配备(包括人数和资质上的配备)。幼儿的安全没有保障,人身受到威胁,跌倒摔伤、烧烫伤、交通事故、中毒、故意伤害等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还有大量营养不良、饮食不洁、环境不卫生、电火隐患、光线太暗、房屋设施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存在。
二是恶性竞争行为严重。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为了生源而陷入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表现之一是大打价格战,一些低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往往通过极低的收费来吸引家长;表现之二是互相诋毁,有的甚至酿成了不断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严重损坏了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形象。
三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许多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多数并非幼教专业毕业,业务能力差,专业知识贫乏,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法规不力,没有严格遵循幼儿教育教学规律,随意调整或删减教育教学内容。有些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传授和认知技能的训练,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幼儿教育是社会公共教育的最低层级,幼儿园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薪资待遇都比不上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其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没有持续的激情去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个别懈怠、厌倦的情况,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准确定位。
三、促进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
一是加大政策性投入。政府应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可以采用政策扶持、政策引导、监督促改、信息咨询、行业宏观指导和管理、规范调整机制体制等形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重视和发展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促进民办幼儿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议设立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政府部门设立的学前教育、民办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在新开办民办幼儿园经费扶持、民办幼儿园教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补贴、民办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二)牢固树立文化强园的理念
对新的事物需要持新的观念,对待幼儿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过去,我们仅仅注重教学教育工作这种显性的教育影响,忽视幼儿园文化这种隐性的教育影响,这是一种失误,阻碍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健康发展。民办幼儿园从举办者到园长要通过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生命教育,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性的生态建设,对幼儿园产生的价值虽然难以量化,但却是幼儿园长期发展和生存的关键与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利于增强教职工对幼儿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及集体责任感,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三)端正办园思想和办园行为
这是形成民办幼儿园健康、优秀的精神文化的根本前提。民办幼儿园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依规依法办学,自觉规范办学行为;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按政府的政策、规章要求配足配齐工作人员;要对教师负责,自觉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幼儿园物质文化;要把促进园所、教师、幼儿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不能在园所发展中以牺牲教师和幼儿的利益为代价;要提倡有序竞争,加强与同行的合作,注意维护民办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主动接受政府和教研部门的指导,努力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让政府放心、社会放心、家长放心。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幼师的专业行动,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抓住了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如下方面人手:一是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努力营造学习化环境,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鼓励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加大园本研训力度。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促进以老带新、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多举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比武,通过幼儿园内部力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定期邀请幼教专家来园讲座、亲临一线指导授课,同时组织全园教师分批到省内外各大名园进修、观摩,开阔眼界,学习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改理念。
(五)激发家长参与文化建设
激发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意义重大。首先,要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在新生人园前对每位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家访,并请新生家长详细填写家长资源情况调查表。其次,要健全家校合作模式。要针对幼儿的能力,同时考虑家长的兴趣,在幼儿园安排的主题活动中,寻找适合家长的参与点,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发挥家长的教育机智,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第三,要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定期邀请家长观摩教育保育活动,为幼儿园提出合理化意见与建议。第四,要以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引导和教育家长,提高家长对幼教工作的认识和育儿水平,千万不能受家长左右,盲目迎合家长的不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