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与对策(2)

2021-05-13 10:08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村屯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并且人口分散,适龄幼儿人数较少,加大了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难度。

首先.村屯幼儿园办园质量亟待提升。设施简陋、玩教具缺乏、幼教理念陈旧、教师业务能力不足,是当前村屯幼儿园的普遍问题。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村屯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村屯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师幼比例低于1:25的幼儿园占39%;第二,村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41.8%,高中及以下学历或中专非幼师专业的教师占46.4%;第三,村屯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匮乏,在52.7%的幼儿园中,每班幼儿读物数量不足5本。

其次,大型公办园难以成为我国村屯幼儿园的主体。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现有村屯幼儿园中,公办园数量最少,仅占0.9%,小学附属园数量最多,占43%,其次是民办幼儿园,占30.8%,而后是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占25.2%,可见公办园尚不是我国村屯幼儿园的主体,然而即便将来国家重视发展村屯学前教育,本研究认为公办园也难以成为村屯幼儿园的主体,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大型公办园的前期投入以及后期维持都耗资较大,在财力有限的背景下,也就难以在多数村屯建设公办园。另一方面,村屯适龄幼儿人数普遍较少,其中适龄幼儿在40人及以下的村屯占70.4%,适龄幼儿为40-100人的村屯占21%,仅有8.6%的村屯拥有超过100人的适龄幼儿。随着村屯的变迁,势必会出现幼儿园的合并或停办,在这些地方举办大规模的公办园也就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再次,小规模的无园村屯数量众多,就近人园问题突出。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175个调研村屯中,有81个村屯没有幼儿园,占47.9%,其中适龄幼儿人数不足40人的村屯又超过70%。如何解决这些小规模村屯幼儿的就近入园问题,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难点。

(二)村屯民办园发展资源有限,难以走出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附属园和民办园在现有村屯幼儿园中所占比重都比较大,可见小学附属园和民办园都是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小学附属园是难以解决部分村屯幼儿就近入园问题的,在这方面民办园应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村屯民办园普遍面临着规模小、资金少等阻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相对于乡镇中心地区,村屯地区适龄幼儿人数较少,家长送幼儿入园的积极性较低,致使村屯民办幼儿园缺乏规模效益,加上村屯地区人均月收入较低,致使村屯民办幼儿园收费较低。本次调查发现,村屯幼儿园月收费的平均值为213.8元,其中月收费不超过200元的占65.7%。

如此低的收费使得村屯民办园不仅难以保证必要的硬件设施条件,也很难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提升的机会,更难以吸引或留住高素质教师。村屯民办园质量不高也就是必然的,而较低的质量必然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可,民办园也就难以提高入园费用,由此村屯民办园不得不陷入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当前,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些措施,比如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园,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国家培训计划等,都没有对村屯民办园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在短期时间内,乡镇中心园难以发挥对村屯幼儿园的示范、扶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举办的培训项目很少涉及村屯民办园,即便有名额,也常因为民办园教师要带班无法脱产学习而最终失去。可见,如何根据村屯民办园的发展需求,提升其办园质量,打破其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是今后发展村屯学前教育不容忽视的一环。

(三)村屯家长幼教观念片面,对村屯学前教育发展有消极影响

由于城市幼儿的人园率已接近饱和,所以普及我国学前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农村,而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重心在村屯,但是家长片面的学前教育观念是导致村屯幼儿未入园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了村屯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在多数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由老人照顾孩子。这些留守老人将幼儿园看作是寄放处,既然自己能够在家照看孩子,那么就没有必要送孩子去幼儿园。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在975名未人园幼儿的家长中,有86.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不重要,认为“家里有人看就没有必要去幼儿园”,更何况孩子在家更自由自在,或者“孩子在家照顾得更好”。他们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却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如果不增强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村屯幼儿的入园问题就难以解决。

此外,家长片面的学前教育观念也是村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之一。多数农村家长将幼儿园等同于小学,人园的前提是幼儿园要有“正规的课堂教学”,要教给孩子“知识”。如本次调查就发现,在人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满意程度的评价词条中,有943条与儿童发展有关。其中,有637条是“能够学习文化课知识”,占67.6%。相比于人际交往能力、个人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村屯家长更重视幼儿能否学到识字、算术等文化课知识。这些家长也容易将“能否学到更多的文化课知识”作为择园标准,致使许多村屯幼儿园为留住生源,拼命地教授拼音和汉字,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在本次调查中,超过95%的村屯幼儿园均开设了拼音、识字和数学课,其中每天每科达到或超过一次课的村屯幼儿园的比例超过90%。可见,不改变村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村屯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就难以解决。

四、促进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财政投入重点应从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育资源供给

本研究发现,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是致使当前村屯幼儿园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央财政已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设立专项基金,并实施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但主要的受益地区是乡镇,村屯地区受益较小,例如河南省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的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主要倾向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大量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收费维持。可见,政府有必要设立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专项基金,从增加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幼教资源等方面促进村屯幼儿园发展。

首先,应促进村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应推进学历提升教育。相比于一般培训,教师接受学历提升教育的积极性更高。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学历提升教育,在提升村屯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同时增加村屯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在培训内容方面,需根据村屯幼儿园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水平开展相适应的教育。例如,对于高中学历以上非幼师专业的教师,需教授幼教理论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对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与学历相关的知识,还需要鼓励他们不断进行科学、社会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在推进形式方面,需要考虑村屯幼儿园教师因带班而无法脱产学习这一现实问题,可由政府投资并委托高校远程机构提供远程培训,也可由政府提供教学资料,由村屯教师进行岗位自学,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由政府资助幼教产品开发商创建“知名幼儿园虚拟观摩网络平台”,让村屯幼儿园教师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参观高质量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观看知名教师的讲课视频和相关的专家点评视频等,接触学前教育领域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应开展短期培训。帮助村屯幼儿园教师更新幼教理念、开阔专业视野,是在短时间内改善村屯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除各地区教师进修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外,政府还可以根据村屯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组织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制作教学视频、课件或图书等培训资源,创建“政府提供资源,乡镇组织培训”的短期培训模式。

当前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与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习智慧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