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提升素质——讲演与口才教学随想

2021-05-13 10:22

文 / 李 妍

讲演与口才课程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实用性更强。中职学生口才普遍不太好,讲演是难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课堂效果也不好。近年来,为了改善课堂效果,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聚焦课堂,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课程特点

笔者学校使用的《讲演与口才(第2版)(文秘专业)》教材,教学内容易懂,没有艰涩的词汇,更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是一些常见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特征、注意事项及各种口语交际场合下的口语技巧。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学生如果认真看书、用心学习,完全可以理解。但这门课程并不只是看懂教材内容就可以了,还必须以“练”为主,去实践,训练基本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创设场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既讲又演,在演练中成长。

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基础教育阶段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学生厌学,其实“厌”字已远远不足以形容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他们是排斥、抗拒学习,所以,这部分学生根本不会主动去学习,即使教师读给他听,他也会将信息“屏蔽”。而且这类学生往往是教师讲,他也讲;教师停,他都不想停。但如果真正让他陈述一件事,或表达一个观点,他又闭口不言了。另一部分学生是“被”学习,这部分学生仿佛是机器人,教师牵着去哪儿,他就往哪儿走,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依葫芦画瓢,从来不动脑思考。这样的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让他回答问题,不是三缄其口,就是照本宣科。然而,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进行活动、实现理想目标的内在动力,他们早就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又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他们既没有学习动机,也没有学习动力。第二,缺乏锻炼,初中的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达,唯一的表达机会就是上课回答问题,但由于成绩不理想,教师基本上不提问他们,因为即使提问,他们也回答不出来,于是课堂上没有他们的机会,课外也没有他们的天地,所以,他们不爱动。这样的学生让他们讲演,他们或站起来闭口不言,或说句“不知道”,或舌头打结、声音发抖,或磕磕巴巴、语不成句,或说了上句忘了下句,或哆哆嗦嗦,手脚不知往哪儿放,不敢注视听众目光,越说越快,胡乱表达。总之,即使表达了,也是思维不清晰,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第三,他们自卑感强,极度缺乏自信。自信来源于实践中的一次次成功,但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教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极度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的想法,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构建有效课堂

1.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针对学生的现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若干教学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引导学生开口说,到学生主动说,让学生越说越好。

2.平等亲切的授课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切入点

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将课桌摆成“回”字形:讲台前的左右、前面摆课桌,中间空出位置。课桌与以往不一样的摆放形式,既能方便学生后面的表演,更能让学生感到师生平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学生在总结时是这样写的:“开始是讨厌上课的,是什么让我发生改变的呢?恐怕还是这节课的上课方式吧,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上课,觉得很新奇、有意思。”

3.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将个体学习变成小组学习:以学生自愿为前提组成小组,人数随意,由小组成员自行推荐小组长,教师针对小组之间存在的学习程度的差异适当加以调整,使各小组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教师下达任务后,小组成员按各自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后面表演的需要,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学习小组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不受威胁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给平时缺乏锻炼且极度不自信的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依靠。

聚焦课堂提升素质——讲演与口才教学随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医药商品学教学探索——以解热药的课堂设计为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