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阻碍因素及对策探究(2)

2021-05-13 10:26

3.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职业农民的培训是要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农民就不再是相对于“市民”的一种身份。作为职业,不仅农村人口可以从事,城市人口也可以加入职业农民的培训。从这一个角度看,培养职业农民,必须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保证职业农民的多元性。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双向流动能够为培养职业农民铺平道路,拓宽视野。同时,职业农民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分析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培养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因素在所难免。在突破阻碍,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合实际,积极寻找问题适合我国特色的有效解决措施。

(一)内在变革:职业教育培养方面的调整

1.在培养内容上,因地因时,特色教学。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在培养内容上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需要天时地利。农作物的生长有地区差异。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专职人才,所以职业学校教学内容要注重地方特色的融入。例如:山东烟台适合种苹果,那么就应该在职业教育中侧重于苹果种植技术的传授,并且,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还引入最新苹果品种的科研成果介绍推广,力求通过职业教育的果农将当地苹果种植质量提高。与此同时,培养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与农业现代化步伐一致。

2.在培养方式上,宽领域培养,专业化发展。在培养方式上,要注重宽领域的培养,专业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新型职业,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瞬息万变,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顾及眼下,也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国家需要一种劳动力的流动,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而且,在相关能力的适应范围内,能够从一种类型的工作转换到另一种专门的工作。受教育者接受训练的范围应该比他最后掌握的专业更广泛,他因此获得的适应各种不同需要的能力将对工人有利,对雇主有力,对国家有利。[5]因此,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时,可以实行先大综合的学习后再进行专业学习的方式,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转变能力,而专业学习则让他们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有较高的技能。

3.在培养条件上,注重师资力量的提升。一般职业教育都强调“双师型”教学,理论和实践并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应该如此。师资力量的选择应该不拘一格,可以是科研一线的高学历人员也可以是经验丰富的老农,让课堂贴近现实,更加饱满充实。高等学校毕业的农业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田间,深入农业实际生产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并承担部分职业农民培训的工作,加强农业科研人员与职业农民的互动,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4.在培养成果上,实行证书准入制。既然农民变成一种职业,就要有相应进入职业的门槛来保证农民作为一个职业的良好延续。在农业准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人们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教育,一般两年以上,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例如丹麦,规定要购买30公顷以上的农用地的人员,必须是通过基础教育、技术教育、管理教育三个阶段的学习后并获得绿色证书者,有绿色证书者还可以享受政府给予地价的10%利息补助,并能获得欧洲共同市场有关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助。[6]我国职业学校也应该给接受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的农民颁布相关学历证书。对于这些农民,政府应该放宽他们承包大量土地的条件,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农药化肥、农用设施的补贴等。

(二)外在保障:外部环境的改善

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保驾护航。农业的公益性、弱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政府责无旁贷,而且,以教育培训为主体,对人力开发而投入的费用,比物质资本投资的投资收益率高得多。

2.确保农业用地,规范土地制度。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之一就是将务农作为终身职业,想要职业农民发挥自身的作用,必须有完善的土地制度来保证。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在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流转中起到监督调节作用,确保足够的农业用地。

3.转变职业观点,提升农民地位。要将培养职业农民有效落实,还必须转变农民的现有的观念。(1)必须保证职业农民的收入稳定,并且与一般工人、教师不相上下,甚至比他们更高。收入的提高是改变人们对职业农民的观念、提升农民社会地位的重要保障。(2)转变职业观念,也应该打破区域限制,新型职业农民不只是农村户口的人可以担任,城镇户口的人只要参加了职业培训,获得相应的准入资格,就可以从事农业工作。换句话说,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更多的鼓励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种双向流动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其中,也包括观念的融合,生活习惯的改进、社会地位的对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Z].教职成厅[2014]1号,2014-03-14.

[2]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69.

[3]张祺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破困前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3(24):66.

[4]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13):369.

[5][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97.

[6]郭智奇,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10.

[责任编辑金莲顺]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阻碍因素及对策探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学校文化育人实践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