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前华,徐胤莉,汤昕怡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例,校企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4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提出了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长效合作新模式,并从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过资源植入、资源互换,校企协同育人所产生的效益,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资源协同体;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重点课题“以共建平台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基于南信院的多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088);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YLX2011124)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07-03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当前困扰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此外合作未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亦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合作的热情。针对以上现状,2007年以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试点对象,校企陆续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从校企合作模式、动力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合作有效性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
一、资源协同体基本概念
“资源协同体”[1]即指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院校与企业,以“协同增值、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植入、互换、共用等协同方式,组成的兼具教育、培训、研发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资源协同体”是校企协同增值的载体、沟通产业的桥梁、人才共育的平台。[2]“资源协同体”的建立是基于校企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判断,它使校企合作从单向需求型转变为资源协同型,以利益捆绑,建立起动力机制,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合作,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3,4]
二、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的“资源协同体”就是整合双方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
(一)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
学院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双方合作成立“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的运作,校企通过协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开发鉴定工种和培训教材、开展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并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解决专业“双证书”的有效性问题。
(二)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共建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分别成立“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江苏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培训基地”,共同打造企业级实训环境,承担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技能提升和客户培训。依托“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业务和设备资源,解决专业实训设备与企业在网设备同步更新问题。
(三)课程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共建课程资源协同体,成立“中兴电信学院”,承担通信行业实用人才的学历教育,开展人才需求研究,开发专业新方向,优化岗位课程资源。依托“课程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专业教育资源,解决专业和岗位课程动态调优问题。
(四)人力资源协同体
整合上述协同体的资源,建成“信雅达企业培训园”,通过“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对外运营。并协同校企人力资源,共组“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团队实施企业化管理,校企人员按同一标准进行培养、考核和分配,共同承担工程实施、客户培训和专业教学任务。藉此,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工程师同步提高,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依托“人力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人力资源,组建混编师资团队,解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保鲜”和兼职教师教学参与度问题。这一创新,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三、校企“资源协同体”体制机制建设
(一)形成合作策略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军企业的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的认可度;通过项目依托,保障其稳定性;通过与企业大学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
(二)建立管理架构
各“资源协同体”成立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按企业化运作管理;同时,校企联合成立“信雅达理事会”,对各协同体的建设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成立“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对外的业务运营,下设行政部负责日常运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部负责对外经营,教学部负责培训和教学业务的执行。
(三)建立校企利益捆绑机制
制定《信雅达理事会章程》《资源协同体资源投入和收益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开展资源协同体绩效评价的原则性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定协同体“资源互补、协同增值”原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等。各“资源协同体”根据各自的类型、功能、特点,签订合作协议,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
(四)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享机制
出台《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指导意见》,将“资源协同体”中的校企共组的业务团队以“混编师资团队”这一形式加以规范,固化其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上的创新;并制定《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讲师日常考评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金银铜牌讲师评定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课时费发放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岗位绩效考核及评价》等文件,明确混编师资团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