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颐
摘要: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应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解决高职院校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生;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思维
基金项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立项课题“民办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MC1412)
作者简介:陈家颐,男,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58-03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在互联网时代不懂互联网思维不行,不用互联网思维也不行。
一、用户思维:为学生量身定制顶岗实习方案
用户思维的核心是强调用户至上,一切为了用户,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这也是互联网的取胜之道、成功之道。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双十一”活动,连续不断创造销售奇迹,从2009年的0.6亿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500多亿,靠的是互联网便捷快速,靠的是服务至上的思维定位,得客户者得天下。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根据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特殊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通常会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有半年、也有一年。意在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积累职业岗位经验,以便顶岗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由于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不对称性,顶岗实习的专业差异较大,有的机会多求大于供,有的机会一职难求。学校量身定制顶岗实习方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顶岗实习做到精细服务,精准服务。
(二)细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
顶岗实习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能力训练和就业。理想的目标是两者兼顾,但事实上往往不能兼顾。因为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对学生的就业都有门槛,学生对就业也有各自的选择。学生顶岗实习后,有的可以就业,有的不能就业,有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学校只有对学生顶岗实习目标进行细分,才能满足量身定制的要求,提高顶岗实习目标的适切度。
(三)通过挖掘企业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内容、时间和模式
这不是估摸与猜测,积极探索“旺入淡出”、“岗位轮换”等不同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多元模式,丰富学生顶岗实习的体验。顶岗实习坚持用户至上,不仅要注重多少学生参加顶岗,进行数量统计;更要重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体验,善于将学生实习的体验ROI变成绩效考核的KPI[1],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满意度。
二、产品思维: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支持
产品思维是产品制作过程中,由目标引导到产品的思维习惯。互联网产品日新月异,在虚拟空间实现真实产品赢利,离不开产品思维的影响。微信借鉴QQ发展的思路,坚持目标引领,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用户破亿。互联网企业强调产品经理的基础要求规则是:把自己当成用户。做任何事,能够从产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做产品的思维来开展整个工作。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向企业提供的是初级产品,最终是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岗位人才。
(一)确立合格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代价意识
学校通过压缩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企业顶岗实习是一种代价,企业为得到合格员工付出对学生指导也是一种代价。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回报。如果学校仅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以此作为激发企业提供岗位的动力,只会与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如果企业将学生顶岗实习只是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劳动,只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影响学生对本职业的正确认知。不仅不利于合格的人才培养,而且会加剧员工的流失,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确立合格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代价意识,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企业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步。
(二)加强实习生管理,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有效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带教老师、企业指导师傅和实习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顶岗实习管理要遵循顶岗实习的规律,带教老师要定期检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尤其重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企业师傅要根据真实生产的规范与要求,指导学生实施安全生产、规范生产、有效生产。顶岗实习生要按照实习要求,努力工作,及时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合理评定顶岗实习质量
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有相通之处,但两者之间对人才质量评价客观存在差异。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员工仅靠学校的培养是不够的,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有时是模糊的,对学生的评价是建立在一种对学生质量的体验上,企业对学生只能给出的答案是“好、不好或者一个分数”。很少能够告诉学校,学生哪里不好,哪里教育出了问题,更不可能告诉学校用什么的方法改。因为,学生经过顶岗实习的训练,毕业后对职业还有各自不同的选择,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体验好不代表学生成长的无限生机。所以,合理评定顶岗实习生的质量,学校需要征求企业的反馈意见,还要确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主体意识。[3]
三、极致思维:为顶岗实习学生做好指导
极致思维是将互联网产品做得最好的思维,互联网企业对极致的理解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是“不疯魔,不成佛”。本质是为用户做得最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服务怎样将做到极致,体现出专业态度与专业精神。
(一)加强顶岗实习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指导,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提高他们职业的理解度和忠诚度
顶岗实习生从学校环境走到企业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企业反馈学生的不适应,往往是职业理解和人际沟通问题大于技术问题。学生存在岗位认识理想化、人际沟通简单化倾向,对岗位要求不理解,导致顶岗不安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将顶岗实习中的职业认识教育做到极致,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