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优势
(一)改善学校课程设置,发挥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系列微课的建设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亲密度,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深入,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有助于优化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校培养的人才脱离企业需求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的协议规范下,承担部分培训任务,可以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学校知名度,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减少企业经费支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经费,新员工走出校园就能走上工作岗位,企业更加不必担忧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企业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学校资源,甚至在一定的协议规范下可以委托学校承担部分培训内容。共建共享使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学校人才教育环节当中,了解职业教育过程,促进企业与学校的进一步深度合作,企业成为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并将获得共建共享带来的长远利益。[5]
(三)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领域
系列微课更适合学生自主式的个性学习,由于系列微课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帮助,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系列微课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近距离接触企业工作内容,拓宽了以后的就业道路,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抓住行业发展方向
微课是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6]对于教师来说,制作微课就是一个研究反思的过程。根据逆向思维,一线教师发现问题的切入点,然后进行思路设计,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制成微课。在不断的研究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7]在建设系列微课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更具整体性,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教师能进一步紧跟社会行业技术的发展,不至于自己教授的知识已经成为陈旧的过去式,从而发展自身专业知识。
五、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基本模式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提出,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要引导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她提出服务资源平台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引导、企业的建设运营、学校的服务购买。虽然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模式,但是却明确了在共建共享的同时,要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保护资源开发者和使用者的利益。[8]多元化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应该以何种合作模式进行更有益于系列微课的发展,值得我们深究。
(一)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共建共享模式
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是校企共建共享的常见模式。由于微课资源在学校利用率比较高,因此,学校在这方面主动性比较高,而且学校每个专业都配有若干个专业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教师比企业员工更有充裕时间建设系列微课。以学校为主的系列微课建设可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另外,系列微课也是课,也需要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设计。而教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经验上相对企业专家更丰富,在课堂内容设计组织上更严谨,保证了系列微课建设的质量。
(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共建共享模式
以企业为主的共建共享模式适合穿插在系列微课建设中。系列微课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是在校学生,如果系列微课建设以企业为主的共建共享模式,那么建设出来的系列微课一方面和学校教学大纲无法适应,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知识目标过于单一,学生也许能非常熟练地承担这家企业的工作,而换个企业就无法很好的胜任。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对整个行业,而不是某个企业。因此,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共建共享模式适合作为系列微课建设中的副旋律。我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系列微课建设中加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素,或者把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存在系列微课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参与了企业培训内容的学习,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可以顺利到该企业工作。企业有针对性地找到需要员工,并免去了培训过程,减少人力财力及时间消耗,促进了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协议,委托学校举办相关培训班,由学校教师来担任培训企业由其他渠道招聘的员工的任务。
(三)政府引导、校企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鼓励学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需要有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监管。在计划经济为主时期,政府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更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由政府出面牵头,在相关行业的配合下促成相关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系列微课,同时,在人、物、财上给予充分支持,那么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成果肯定是高质量的。政府作为企业与学校相互合作的桥梁,可以从中起到协调及监管作用。政府引导下的校企共建共享模式更有利于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本地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课程设置,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六、微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校企共建共享的困难主要企业方面积极性不够,缺少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热情,在校企合作项目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等模式上。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可以在相对较少的投入下,产出更实用、应用更久远的成果,让企业得到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获得技能,学校得到发展。
(一)缺乏对系列微课建设的研究
目前,教育领域举办的各类微课比赛都是单个微课,广大教师把精力都放置在如何做好一份微课,对微课的教学设计、内容研究以及录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相比之下系列微课的研究微乎其微,对于系列微课好坏的评定标准更是缺失。
(二)学校与企业缺少建立共享型资源的意识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也不乏特色,如让学生进企业进行零距离的技能培训,通过企业赞助在校园内建设企业独有的高价设备供学生学习使用,学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讲座,等等。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校企合作投入的精力与财力相对较多,合作的深度与时间的持久性相对较弱,校企共建共享资源的意识基本没有。要使得资源能够循环再生,必须在有效资源建设的同时,兼顾资源在不同教学情境下的应用,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资源,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资源,实现良性循环。[9]通过系列微课的建设,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更深入、紧密,而系列微课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走得更加深远。